中小城市居住区机动车停放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私人小汽车的总销量在持续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的同时也给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起点和终点的居住区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住”与“行”的矛盾在不断深化。纵观近年的汽车消费市场,大城市的增长趋近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而中小城市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中小城市汽车消费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它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汽车消费最主要的增量市场。因此,本文以巢湖市为例,针对中小城市居住区机动车停放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对于停车配建标准以及停车规划设计理论的更新和深入,力求使中小城市居住区的停车理论研究得以深化,完善居住区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理论以及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
笔者首先通过对巢湖市居住区的机动车停放问题进行调研,采用问卷和实例取证相结合的方法,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居住区机动车停放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分别从“量”与“质”两个层面做出系统的研究。首先以量为基础,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多个城市居住区的停车配建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居住区停车配建指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指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主要因素的关系模型计算得出巢湖市不同类型居住区的停车指标建议值。接着以质为关键,对停车空间形式进行研究,包括停车布局和停车方式。提出新建传统型居住区和综合型居住区的停车空间形式的选择建议,并且对城市旧居住区的停车空间形式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包括静态交通的改造、动态交通的调整以及管理方式的应用。最后选取巢湖市的两个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发现量和质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造建议,使理论与方法得以检验与提升。本文尝试着以巢湖市为案例,为同等类型其他城市存在类同现象的居住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操作的理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