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的文化历史意义
【摘要】:由于张爱玲本身的价值,由于学人们对其价值的发掘,张爱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傅雷奠基于前,夏志清推波助澜于中,唐文标整理阐发于后,加之海内外学人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张爱玲研究已初具规模。然而套用一句熟语说“说不尽的张爱玲”,因此有关她的研究还有许多课题待做。本文在对张爱玲的研究中,拟引进历史的维度,以特有的方式回归历史。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以一种复杂的相互纠缠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本文在文学与历史的框架下从事的是一种整体意义的文化研究,在具体批评行为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能看到“用文学的方法研究历史”,也能看到“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文学”。循着这个角度,本文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正是为她那个时代的世俗男女所做的传记,对这些男女所生活的上海(都市的代表)的描绘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段真实记录,一段栩栩如生的都市镜像。本论文由引言、主干部分三章和结语组成。本文在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张爱玲研究进行回顾。第一章,张爱玲:历史的记录者。包括四节:1、张爱玲的人生观;2、张爱玲创作的社会政治环境;3、生活在沦陷区的张爱玲;4、历史的缝隙:张爱玲的小说及某些人物形象。第二章,都市镜像:文化历史载体。包括三节:1、新兴都市的成长;2、《封锁》:都市文化与都市意象;3、都市场景:石库门弄堂和公寓洋房。第三章,抑制、颠覆和强化:张爱玲文化历史批判。包括三节:1、政治对张爱玲的影响;2、《秧歌》:意识形态对个人生活的介入;3、《对照记》:张爱玲一生的写照。在最后结语部分笔者认为张爱玲是一位寓言家,在其作品中展现着现代都市的前生和来世。她的作品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