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Agent系统中的RoboCup仿真足球赛研究
【摘要】:机器人足球赛通过提供一个标准的任务平台,促进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发展,已经成了智能机器人领域和MAS(Multi-Agent Systems)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研究了RoboCup仿真足球赛中实时动态、受限通信及对抗环境下多Agent的决策与合作问题; 以MAS-Soccer实验平台为工具,通过实验分析对比的方法验证了研究工作的有效性。
研究工作包括:
(1)给出了一种基于信息预测和肢体语言的通信模型
针对RoboCup比赛环境下的通信不可靠、低带宽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模型用于解决角色交换策略触发机制的键壮性问题,通过信息预测跟踪队友的状态,借助肢体语言传达特定信息。
(2)给出一种基于群体效用的角色交换策略
将RoboCup比赛中的Agent看作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从有限资源优化利用的角度建立Agent的合作求解模型,给出了最大化群体效用的角色交换算法。
(3)进行实验分析对比
为了适应实验要求对MAS-Soccer实验平台的Agent结构和团队策略表示形式做了部分调整,在此基础上,将新的通信模型和角色交换算法在平台上实现,并通过实验分析对比证明新方法的有效性。
实验的结果显示了本文提出的通信模型能有效地提高Agent角色交换的成功率; 采用了基于群体效用角色交换策略的球队在比赛过程中能有效地控制Agent的体力,实现对有限Agent资源的优化利用。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工作并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
|
|
1 |
李静,骆斌,陈兆乾,陈世福;RoboCup中基于效果操作的动态行为规划模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2 |
王正光,张奇志;基于RoboCup仿真机器人决策系统设计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3 |
仵博,刘兴东,聂哲,孙涌;RoboCup仿真比赛研究与发展方向[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4 |
杨佩;陈兆乾;陈世福;;机器学习在RoboCup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3年06期 |
5 |
杨增光,李龙澍;决策树学习在RoboCup仿真球队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4期 |
6 |
潘凌寒,楚威,程显毅;基于角色的RoboCup足球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6期 |
7 |
王海玉,王磊,孙增圻;RoboCup小型组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J];微特电机;2004年06期 |
8 |
张晓勇,彭军;RoboCup中传球策略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4年23期 |
9 |
彭程,仵博;慎思结构模型及其在RoboCup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0 |
万铭,余臻,林枢;RoboCup仿真中多Agents的最优局部配合[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1 |
郭博;程家兴;;RoboCup仿真组的传球策略[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2期 |
12 |
刘亮;李龙澍;;基于势能场模型的RoboCup进攻策略[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年02期 |
13 |
卢武昌;胡山立;;RoboCup发展与研究综述[J];福建电脑;2006年04期 |
14 |
贺建立;;RoboCup仿真足球设计[J];软件导刊;2006年05期 |
15 |
蔡怡昕;赵明国;石宗英;徐文立;;RoboCup四腿组比赛中定位算法的实验比较[J];机器人;2007年02期 |
16 |
;上海大学自强队征战RoboCup伊朗公开赛获小型组冠军[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年03期 |
17 |
刘扬;王浩;方宝富;姚宏亮;;一种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在RoboCup中的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
18 |
周迪智;赵明国;石宗英;徐文立;;RoboCup四腿组中颜色对光照不变性的研究[J];机器人;2007年06期 |
19 |
梁万杰;赵建民;朱信忠;;RoboCup比赛机器人集成化技术初探[J];微型电脑应用;2008年01期 |
20 |
刘祚时;李强;林桂娟;胡发焕;;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踢球器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