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蝇王》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关怀
【摘要】:
《蝇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未来的一次核战争中,一架载着英国男孩的飞机在逃离英国本土的飞行中被敌军击中,庆幸的是孩子们安全地降落到一个荒岛上。然而,不幸的是在离开成人、学校、法律及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孩子们最后几乎变成了失去理智、自相残杀的野蛮人。小说对人性中的邪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两天两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个青春期少年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和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而且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这两部作品相继发表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们的叙事特色、对真善的精神关怀以及成长主题都使得比较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篇论文从精神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作品,在成长主题的范畴下比较作品主要人物的人格表现、成长困惑以及代表性的成长问题,说明这两篇小说对青少年成长的终极关怀。《蝇王》的中心人物拉尔夫,带领着一帮降落在荒岛的男孩们,试图通过生火并看守火堆得到营救,但是遭受到人类内心恐惧和以杰克为首的打猎队的挑战,最终被杰克追杀。他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人心的泯灭和童真的失落。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翁霍尔顿在两天两夜的时间里,从即将要开除他的满是伪君子的潘西中学偷跑出来,打算在纽约逍遥三天,结果在虚伪与做作的成人社会中无处可去,而不得不接受精神分析家的治疗。虽然霍尔顿没有学会妥协,不能接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他最终坚定了对成长的信心。那就是他在文章的结尾处为什么“很想念”他所谈到的每一个人。拉尔夫和霍尔顿的成长经历虽大相径庭,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问题时的表现却是一致的。虽然这两部作品的结局蕴涵着悲观的未来世界观,但是拉尔夫的悔恨泪水以及霍尔顿对生活的调侃却足以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我,并且拥有了面对成长所需的勇气。这无疑成为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一道亮色。
论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两部作品的批评现状和精神分析法的三重人格理论,明确论文的目的。第二章在成长小说的范畴内初步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的成长和他们人格表现。第三章选取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在本我、超我与自我斗争的三个心理阶段中人物的行为特点。第四章选取人物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成长问题来分析,说明在成长过程中痛苦和困惑是无法避免的。第五章总结论文,指明在不可避免的成长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改善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