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i-C-Si自润滑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熔炼法制备Fe-Ni-C系合金,添加不同含量的硅促使凝固组织中的石墨生成,并研究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熔炼法制备的Fe-Ni-C-Si合金具有组织致密、均匀的特点。随着硅添加量的提高,固溶于奥氏体基体中的硅含量不断增加,碳原子不断减少,结晶中的片状石墨逐渐短粗化和球化而共晶石墨的数量减少。
对合金进行物相分析发现,镍添加量为30%的凝固组织由奥氏体和石墨组成,当镍添加量减少为20%时,合金则将出现铁素体相和有序相Ni3Fe。研究了不同的硅添加量对Fe-Ni-C-Si系自润滑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硬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随着硅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硅添加量为2.5%时,上述性能数值达到一个相对高值。当硅添加量继续增加至3.5%,由于固溶于奥氏体中碳原子含量下降,上述性能数值将开始下降。合金冲击韧性则随着合金硬度的提高而降低。镍添加量不同时,合金的断裂机理也不同。镍添加量为30%时,主要为沿晶断裂;其余则表现为韧性断裂。
Fe-Ni-C-Si系合金的热膨胀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9.8×10-6K-1~13.23×10-6K-1,比球墨铸铁的热膨胀系数13.5×10-6K-1小。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合金材料中的石墨面密度先增大后减少,合金密度值则随着石墨面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显示, Fe-Ni-C-Si系合金的干摩擦磨损性能主要与合金中石墨的形态、数量、合金硬度等有关。尺寸较大的片状石墨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避免了粘着磨损。合金硬度越高磨损率越低,如果合金硬度较低,合金表面将无法支撑有效的润滑膜,这时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当硬度较高时,磨损机理转变为疲劳磨损。其中Fe-20%Ni-3.5%C-0.5%Si合金具有优良的干摩擦磨损性能,其退火态的干摩擦因数保持在0.14的较低值,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油摩擦磨损时,摩擦因数主要与合金硬度有关,合金硬度越高摩擦因数越小,这时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随着合金硬度的提高,材料的油摩擦磨损性能提高,材料的油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不断减小。铸态合金摩擦性能优于退火态合金。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G113
|
|
|
|
1 |
薛茂权,熊党生,闫杰;高温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
2 |
王淮英;朱红;康晓红;王滨;朱磊;;表面修饰MoS_2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性能[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3 |
刘宗昌,王振国,王玉锋,朱文方,陈龙;铸铁中渗碳体高温石墨化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4 |
刘宗昌,郝少祥,王振国;Fe-2.3Si-3.7C合金中渗碳体的石墨化[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5 |
刘如铁,李溪滨,熊拥军,赵福安;二硫化钼添加方式对Ni-Cr基高温自润滑材料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05年07期 |
6 |
郭新立,刘治国,刘俊明,孟祥康,苏华钦;Ni对球墨铸铁热处理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5年04期 |
7 |
岳群峰,任俊芳,王宏刚,简令奇,杨生荣;固体润滑剂对芳纶纤维增强尼龙66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
8 |
曹翠玲;阎逢元;;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
9 |
茹红强;何凤鸣;霍地;贾吉祥;;Fe-C-MoS_2/CuSn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
10 |
李绍忠;我国汽车用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的现状与发展[J];粉末冶金技术;1996年02期 |
|
|
|
|
|
1 |
戴芳,杨超,孙安垣;1999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04期 |
2 |
钟明强,孙莉,郭绍义;无机颗粒填充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8期 |
3 |
路琴;何春霞;史丽萍;;PTFE/纳米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1期 |
4 |
牛永平;蔡利华;张永振;;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3期 |
5 |
朱长岭;陈跃;杜三明;逄显娟;张永振;;改性聚四氟乙烯摩擦学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1年06期 |
6 |
靳遵龙;李水云;董其伍;刘敏珊;李勇;;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2年02期 |
7 |
李风,刘江龙,丁培道;铝和稀土合金化25Cr2Ni4WA钢的高温特性[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
8 |
邱志聪;铀-钛合金高温拉伸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
9 |
薛茂权,熊党生,闫杰;高温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
10 |
许少凡,王彪,王成福;镀铜石墨-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2期 |
|
|
|
|
|
1 |
乐启发,徐下忠,李信;POM/改性PTFE合金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7期 |
2 |
赫丽华,宁荣昌,孔杰;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增强增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4期 |
3 |
久保俊一,夏寅;新干线受电弓碳滑板的开发[J];电力牵引快报;1998年03期 |
4 |
刘宗昌,王振国,朱文方,陈龙;大型离心球铁铸管的组织和性能[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刘宗昌,王振国,王玉锋,朱文方,陈龙;铸铁中渗碳体高温石墨化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6 |
吴运新,汪复兴,程荫芊;热压工艺对Ni-MoS_2自润滑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7年01期 |
7 |
王乙潜,黄立萍,郦剑,王政雄;高聚物磨损研究的近况[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
8 |
熊党生;添加稀土化合物对镍基自润滑合金机械及高温摩擦特性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2期 |
9 |
许庆彦,柳百成;铸造合金凝固组织的计算机模拟与预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6期 |
10 |
梁洪洋;UP344剖分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研制[J];轴承;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