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可溶性有机氮(SON)在陆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受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本研究以福建省中亚热带具有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种不同品种(黄旦和福云六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_2O(室温)、H_2O(70℃)和KCl(2mol/L)提取-高温催化氧化法开展不同品种茶园土壤SON含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旨在揭示不同品种茶园生态系统土壤SON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1、供试同一品种茶园土壤0-15cm和15-30cm土层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提取测定的土壤SON含量大小均差异明显,表现出SON _(2 mol/L KCl)SON_(70℃水)SON_( H_2O)。供试的黄旦和福云六号0-15cm和15-30cm土壤用三种不同浸提方法提取测定的SON含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2、不同提取方法、不同品种茶园土壤SON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垂直分异,即黄旦和福云六号茶园土壤用H_2O(室温)、H_2O(70℃)和KCl(2mol/L)提取测定的土壤SON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三种提取方法测定的黄旦茶园上层土壤SON含量均值分别较下层土壤高9.62%、17.93%和11.64%,垂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福云六号茶园上层土壤SON含量均值分别比下层土壤高36.57%、46.23%和25.54%,上下层土壤SON含量的垂直差异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3、供试茶园土壤黄旦0-15cm土层用H_2O(室温)、H_2O(70℃)提取的SON含量均是下坡高于上坡和中坡,分别比上坡和中坡高43.16%、12.94%和29.98%、7.87%;而采用KCl(2mol/L)提取的SON含量却表现为中坡高于上坡和下坡,分别比上坡和下坡高26.64%和0.40%;福云六号0-15cm土层用三种方法提取的SON含量均表现为中坡高于上坡和下坡,且中坡土壤SON含量与上坡SON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与下坡的差异不显著。供试黄旦和福云六号茶园土壤不同坡位15-30cm土壤用三种方法提取的SON含量间的差异性与相应品种0-15cm土层土壤的差异趋势完全一致。
4、采用H_2O(70℃)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六号茶园土壤SON含量表现为黄旦﹥福云六号,变化于23.63-27.75mg/kg,黄旦茶园土壤SON含量均值比福云六号的高17.44%,彼此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采用KCl(2 mol/L)浸提测定的两种品种茶园土壤SON含量表现出与H_2O(70℃)提取法相同的差异趋势,即黄旦﹥福云六号,变化于45.42-49mg/kg,黄旦茶园土壤SON含量均值比福云六号的高7.88%,彼此间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
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将影响供试茶园土壤SON含量的因子大致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影响茶园土壤SON含量的主要因子,包括蛋白酶活性、有机碳、总微生物量、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以及全氮量,其与茶园土壤SON含量的关联度系数均0.750,其中以有机碳关联度最大(0.869);第二组为影响茶园土壤SON含量的一般因子,包括粘粒、粉粒、砂粒所占百分比和pH,与茶园土壤SON含量的关联度系数均≤0.734,以砂粒关联度最小(0.623)。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