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荚相思的离体快繁和工厂化生产模式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薄荚相思(Acacia teptocarpa)种子为材料,进行了薄荚相思的离体快繁和工厂化育苗模式研究。试验比较了薄荚相思种子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消毒方式对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筛选了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等不同阶段的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探索了试管苗移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薄荚相思离体快繁的工厂化生产模式,为薄荚相思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薄荚相思种子的预处理与初代培养。薄荚相思种子预处理方式以浓硫酸浸种25 min后,再以沸水浸泡20 min处理为宜;其种子消毒可采用0.1%的升汞浸泡20 min后,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5遍。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在1/2MS培养基上,15 d后种子萌发率可达86.4%。
(2)薄荚相思芽苗的增殖培养。薄荚相思芽苗的增殖培养基可采用MS+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通过45 d的增殖培养,增殖系数可以达到2.74,苗木叶色浓绿,粗壮,适合再次继代或生根培养。
(3)薄荚相思芽苗的生根培养。薄荚相思较佳生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1/2MS+ IBA1.0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生根率可以达到100%,而且根的数量和质量都较好,培养40 d左右可形成良好根系。
(4)薄荚相思生根苗移栽。移栽介质以细沙:田园上:蛭石(1:1:1)的混合介质为好,移栽效果较佳,成活率可以达到80%以上。
(5)薄荚相思工厂化试管育苗模式的建立。薄荚相思工厂化试管育苗主要技术参数:继代增殖系数2.74,每45 d继代1次,一年可增殖继代8代;生根率100.0%,移栽成活率83.3%。如果有100株无菌萌发试管苗,则在一年之内可繁殖出31.8万株芽苗,达到快繁的要求。
|
|
|
|
1 |
付增光,陈越,郭东伟,刘卫涛;甘薯脱毒苗的离体快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余慧琳;胡月华;李君;;栝楼离体快繁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
3 |
姬惜珠,王红,张爱军;木本植物离体快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河北果树;2005年02期 |
4 |
曾宋君,林丹妮,陈之林,黄向力,段俊;火焰兰杂交种的胚培养和离体快繁[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3期 |
5 |
陈世儒,黄菊辉;大蒜离体快繁及脱毒[J];园艺学报;1991年03期 |
6 |
张卫东;姜振华;朱虹;黄金存;;橡皮树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7年04期 |
7 |
李利红;李先芳;韦小敏;王鹏;栗明霞;;柽柳离体快繁正交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2期 |
8 |
孟凡娟;黄凤兰;谢立波;张弢;;扶桑(Hibiscus rosa-siensis L)的离体快繁[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9 |
耿建;常新文;佘永杰;;耐盐碱植物—珠美海棠的离体快繁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7期 |
10 |
余慧琳;张伟;朱一仪;;红仙蜜火龙果茎段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
11 |
赵洁;张博;王玉祥;贾广云;李培英;;疏叶骆驼刺茎段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J];草业科学;2009年05期 |
12 |
余慧琳;王爱武;;火龙果保健价值及离体快繁关键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
13 |
廖孟淑;彭绿春;;微型月季茎段快繁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9年12期 |
14 |
李先芳,王文静;木立芦荟离体快繁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
15 |
袁秀平;贺刚智;;红王子锦带离体快繁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6 |
刘捷;吴小锋;刘学平;杨丽娜;章镇;陶建敏;;蓝浆果的组织培养及离体微繁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
17 |
赵润洲;李桂荣;杨鹏鸣;;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体系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24期 |
18 |
黄勇;;流苏石斛组织培养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19 |
黄勇;;金线莲组织培养新体系建立及优化[J];北方园艺;2010年13期 |
20 |
孙阳;刘庆忠;刘崇琪;李宪利;;萨米特甜樱桃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落叶果树;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