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在肉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发酵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发酵豆粕在肉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1日龄肉鸡2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处理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Ⅱ为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0mg/kg的杆菌肽锌和6mg/kg的硫酸抗敌素;处理Ⅲ、Ⅳ、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用3%、6%、9%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比较各处理组对肉鸡的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肠道组织结构与黏膜免疫功能、十二指肠消化酶的活性及肠道菌群与粪便成分的影响。试验期为70天,分两个阶段。1~28天为第一阶段,29~70天为第二阶段。
试验结果:
1、生产性能:28日龄,Ⅳ、Ⅴ组平均体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Ⅴ组间则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Ⅴ组最低,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Ⅱ组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Ⅴ组极显著高于Ⅰ、Ⅲ、Ⅳ组(P0.01),其他各组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Ⅱ、Ⅲ、Ⅳ、Ⅴ组平均体增重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Ⅰ组,Ⅱ、Ⅲ、Ⅳ、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Ⅳ、Ⅴ极显著(P0.01)、Ⅱ组显著(P0.05)低于Ⅰ组,而Ⅱ、Ⅲ、Ⅳ、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成活率Ⅱ、Ⅴ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Ⅱ、Ⅳ、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半净膛率Ⅳ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全净膛率Ⅱ、Ⅲ、Ⅴ组显著(P0.05)、Ⅳ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腿肌率Ⅲ组最高,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其他则差异均不显著(P0.05);胸肌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血液生化指标:28日龄,Ⅱ、Ⅴ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
各组间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尿酸(UA)Ⅴ组最低,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70日龄,Ⅴ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显著高于Ⅳ组(P0.01);白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总蛋白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尿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3、抗氧化功能:28日龄,总抗氧化能力(T-AOC)Ⅴ组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Ⅱ、Ⅲ组显著(P0.05)、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丙二醛(MDA)含量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以Ⅴ组最低。70日龄,总抗氧化能力(T-AOC)Ⅳ组最高,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与Ⅱ、Ⅲ、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Ⅲ、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Ⅳ组极显著(P0.01)、Ⅴ组显著(P0.05)高于Ⅱ组;丙二醛(MDA)含量Ⅳ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显著低于Ⅱ组(P0.05),Ⅴ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
4、免疫器官指数:28日龄,Ⅳ、Ⅴ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法氏囊指数以Ⅴ组最高,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胸腺指数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Ⅲ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法氏囊指数以Ⅳ组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胸腺指数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他则差异不显著(P0.05)。
5、十二指肠肠道形态与黏膜免疫性能:28日龄,绒毛高度Ⅱ、Ⅲ、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Ⅴ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肥大细胞数Ⅱ、Ⅳ、Ⅴ组极显著(P0.01)、Ⅲ显著少于Ⅰ组(P0.05);sIgA细胞数Ⅱ、Ⅲ、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70日龄,Ⅳ、Ⅴ组绒毛高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而各组间肥大细胞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6、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28日龄,淀粉酶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胰蛋白酶活性Ⅴ组极显著(P0.01)、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70日龄,淀粉酶活性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胰蛋白酶活性Ⅱ、Ⅲ、Ⅳ组极显著(P0.01)、Ⅴ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间则差异均不显著(P0.05)。
7、盲肠微生物菌群:28日龄,Ⅱ、Ⅴ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Ⅰ、Ⅲ、Ⅳ组(P0.05),乳酸杆菌数Ⅴ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70日龄,Ⅴ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Ⅳ组乳酸杆菌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间则差异均不显著(P0.05)。
8、粪便中氮和粗灰分含量:28日龄,Ⅳ、Ⅴ组粪便中氮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显著低于Ⅱ组(P0.05);粗灰分含量Ⅱ组最低,显著低于Ⅲ、Ⅴ组(P0.05)、极显著低于Ⅰ、Ⅳ组(P0.01),Ⅲ、Ⅳ、Ⅴ组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70日龄,粪便中氮含量Ⅱ组显著(P0.05)、Ⅲ、Ⅳ、Ⅴ组极显著(P0.01)低于Ⅰ组,粗灰分含量Ⅱ、Ⅲ、Ⅳ、Ⅴ组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结论:
1.肉鸡配合饲料中使用发酵豆粕可提高肉鸡生产性能,与抗生素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2.用一定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肉鸡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和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并改善肠道组织结构、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3.肉鸡配合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使用量为6%~9%。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831.5
|
|
|
|
1 |
艾清豹;刘德义;甘琼;何本玉;周飞;;大豆异黄酮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
2 |
高翔;郑裴;马海乔;吕峰;徐玉霞;程茂基;;乳酸菌固态发酵生产CLA功能性豆粕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
3 |
刘晓艳;;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
4 |
何欣,滑静,王晓霞,张银花;酵母盐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5 |
李素芬,杨丽杰,霍贵成;大豆抗营养因子对肉仔鸡器官重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6 |
张明峰,王立明;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J];大豆通报;1999年05期 |
7 |
陈成;大豆蛋白活性肽保健功能性的研究[J];大豆通报;2005年02期 |
8 |
陈建明,叶金云,潘茜,王友慧;翘嘴红鲌鱼种对八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率[J];淡水渔业;2005年01期 |
9 |
陈萱,梁运祥,陈昌福;发酵豆粕饲料对异育银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J];淡水渔业;2005年02期 |
10 |
冷向军;王文龙;周洪琪;刘晃;;不同大豆产品替代鱼粉饲养南美白对虾的试验[J];淡水渔业;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