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甘薯抗蔓割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及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研究

袁照年  
【摘要】: 以甘薯无菌苗的叶片作外植体,对四个品种进行适宜培养基的筛选,分别 得到较高再生频率的培养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叶片的部位和培养基 添加AgNO_3、ABA对再生率的影响,确立了四个品种的叶片高频再生技术体 系,即以带叶柄和中脉的基部叶片为外植体,夏引一号、新种花诱导和植株再 生的培养基均为MS+NAA 1mg/l+6BA 0.1mg/l+AgNO_3 2mg/l,芽分化时间达90 天。金山25诱导培养基MS+KT 0.5mg/l+2,4-D 0.5mg/l+AgNO_3 2mg/l,芽分化 培养基为MS+AgNO_3 2mg/L,分化时间60天。金山57诱导培养基MS+NAA 2mg/l+6BA 0.1mg/l+AgNO_3 2mg/l,植株再生培养基MS+0.5mg/L IAA+0.5mg/L KT+AgNO_3 2mg/l,分化时间90天,上述四个品种再生率在70%~86%之间。 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的粗毒素致病效果与孢子悬浮液致病效果基本一致,高 压灭菌会导致粗毒素活性部分丧失,粗毒素对愈伤组织、根、芽致死浓度分别 为20%、15%、10%。利用粗毒素对甘薯叶盘培养进行愈伤组织的筛选和全程 筛选比较,结果表明,愈伤组织长时间的筛选会导致分化能力丧失,而全程筛 选有3种筛选方式都获得了再生植株,其再生率为3.3%~18.5%,病指改良效 果以新种花最优,有3个再生株系均达到了中抗水平。对这3个株系的RAPD 检测表明,甘薯突变体在基因组DNA水平发生了变异,且与亲本的基因组相 似率很高。 甘薯的离体转化试验程序研究表明,甘薯叶盘的离体培养中,Kan对愈伤 组织、根、芽完全抑制浓度分别为75mg/l,50mg/l,30mg/l。羧苄青霉素300mg/l+ 头孢霉素250mg/l为较适宜的抑菌浓度。预培养3天,感染时间9min,共培 养3天,能够明显的提高转化植株的再生效率。通过上述体系获得了35株抗 Kan的植株,对此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有3个株系的基 因组里整合了Chi和Glu基因,再生植株转化率为8.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小林仁;邓纯宝;;甘薯的起源与分化 Ⅰ.甘薯的原产地和品种分化[J];杂粮作物;1983年01期
2 卢新建,吕美琴,兰涌忠,陈登耀;华南甘薯新育成品种性状综合评估初探[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04期
3 王志良,李松坚,李润生;提取色素型甘薯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3年12期
4 邱瑞镰;;甘薯品种——淮薯3号[J];农业科技通讯;1988年06期
5 岡三德;小卷克已;宾郁泉;;适应新需要的甘薯育种研究[J];杂粮作物;1991年05期
6 刘庆昌;罗建钦;周海鹰;陆漱韵;;甘薯高频率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3年01期
7 王宜钦,王自力;高产优质兼用型甘薯品种豫薯八号[J];杂粮作物;1998年04期
8 郑志松;甘薯品种综合评价的初步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3年07期
9 郭小丁,谢一芝,尹晴红;鲜食甘薯分级标准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10 安康,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甘薯资源抗(耐)病毒的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11 雷加容;余金龙;余敖;;甘薯的组织培养[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2 石晋;栾雨时;王静云;田俊平;;HPLC法测定甘薯叶片中的叶黄素[J];植物研究;2008年06期
13 刘兰服;;因地制宜选择甘薯品种[J];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11期
14 于万春;高中奎;裴宇;白忠良;;寒地甘薯品种筛选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年03期
15 陈謇;李大文;赵守清;;甘薯“3414”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9期
16 李爱贤;刘庆昌;王庆美;张立明;翟红;刘树震;;利用SRAP标记构建甘薯分子连锁图谱[J];作物学报;2010年08期
17 李保卫;;甘薯回笼火炕育苗技术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8 夏桂生;;甘薯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年09期
19 阮先乐;桑志伟;张杰;陈龙;;紫甘薯多酚氧化酶性质探讨[J];辣椒杂志;2011年01期
20 李秀英,刘孝君,朱崇文;甘薯品种(系)干率测定方法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198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宁;李珂;王蕾;卢晓黎;;甘薯品种对熟化甘薯热风干燥特性及其颗粒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赵永强;孙厚俊;徐振;陈晓宇;谢逸萍;;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PVD)对甘薯产量的影响[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波;张青;张晓宇;谢皓;陈学珍;;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马佩勇;贾赵东;谢一芝;郭小丁;;不同甘薯材料胚性愈伤的诱导与再生[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玖华;尚佑芬;杨崇良;李长松;路兴波;;甘薯无毒苗的培育、检测及应用研究[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6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不同类型甘薯的淀粉合成酶AGP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敏;张启堂;刘佩瑛;雷建军;易茂祥;;RAPD标记对甘薯品种的鉴定[A];重庆市遗传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纪念孟德尔规律再发现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闫会;王欣;靳容;李强;张允刚;后猛;唐维;马代夫;;脱落酸对甘薯体细胞胚分化及再生的影响[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邓世媛;朱燕燕;陈建军;蔡一霞;王维;;钾肥对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的调控效应[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梁媛媛;傅玉凡;孙富年;冷晋川;张启堂;;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敏杰;甘薯蛋白的营养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张超凡;湖南甘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丽;甘薯病毒病害(SPVD)病原的基因组测序、检测及种传效率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观水;甘薯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5 王庆美;紫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生理机制及对弱光、地膜覆盖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6 梅新;甘薯膳食纤维、果胶制备及物化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张苗;甘薯蛋白酶解肽的抗氧化及结肠癌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阮龙;基于发根体系的甘薯茎线虫病研究及甘薯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育明;中国甘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高淀粉轮回选择群体改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程瑞锋;水培甘薯连续生产系统构建及根系功能分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静;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的聚类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卢玲;高淀粉型甘薯的脱毒苗培育及主要栽培技术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周雅倩;适于室内微环境生长的观赏甘薯品种筛选及培养条件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4 石晓芳;甘薯花青素合成途径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戚冰洁;不同基因型甘薯苗期对盐(氯)胁迫响应及其生理生化与光合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刘晨;紫茎泽兰提高甘薯贮藏保鲜效应及处理甘薯的食用安全性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7 姚海兰;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周虹;特用甘薯新品种主要性状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9 陈显让;甘薯膨大期和贮藏期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淀粉率、糖等指标的相关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马辉;特色甘薯品种主要性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传立;共商甘薯产业发展大计[N];徐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传立;徐州甘薯在沙漠地区种植成功[N];徐州日报;2010年
3 ;甘薯品种类型多 高效生产细选择[N];山东科技报;2005年
4 省农科院植保所 乔奇 张振臣;怎样选择甘薯品种[N];河南科技报;2009年
5 河南省安阳市园林绿化科研所 崔茁壮;观赏甘薯叶色艳丽应用广[N];中国花卉报;2011年
6 建军 德强;甘薯品种简介[N];山东科技报;2004年
7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贞;甘薯冷床双膜育苗 节能省工简便易行[N];河南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甜甜 通讯员 白继林;“甘薯之乡”走上腾飞路[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9 文国辉;青龙山镇 小甘薯做成大产业[N];通辽日报;2011年
10 省农科院昌黎果树所 郭恩才 韩继成 章德明;怎样选脱毒的甘薯品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