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研究
【摘要】:
研究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Nickle的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福建省以一年发生1代为主,以3~5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极少数以低龄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椭圆形蛹室化蛹,历时13~15d后成虫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圆形的羽化孔道,并在羽化孔内停留2~3d飞出,5月下旬、6月上旬是成虫羽化出孔的高峰期。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在林间,成虫寻找松稠嫩枝树皮补充营养,成虫喜欢在马尾松、黑松、雪松上停留,被迫取食时,对马尾松的取食量较其它树种显著。5~9d后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在树皮上咬刻槽,造成泪滴状松脂流下,一刻槽产卵1粒,少数可产2~4粒。卵期6~10d。幼虫孵化后取食松树内皮和韧皮部,在树皮外可见白色纤维状、褐色粉末状、粪便的混合物。3龄幼虫咬一长椭圆形蛀入孔进入木质部,此后树皮外不再出现蛀屑。幼虫在蛀入木质部前死亡率极高,只有31.68%能蛀入树干中,幼虫期易受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侵染,寄生率高达40%以上。幼虫期260~310d。幼虫在韧皮部取食,加快松树枯死,每年6~10月是松墨天牛造成松树枯死的高峰期。对平潭黑松典型枯死木是否携带松材线虫进行取样鉴定,结果表明平潭黑松死亡不是由松材线虫引起。
松墨天牛幼虫的数量在6~18cm胸径的马尾松上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多;带虫株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少;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数量下段(1~4m)>中段(5~8m)>梢段。树干2m以下带虫量占整株的20.35%,树干下端2m内有虫率达94.79%,因此,在虫情调查时可以调查2m以下的树干来估测全树的虫口密度。
松墨天牛幼虫在松林中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松墨天牛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并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对于潭黑松(平均胸径不足8cm,平均树高不足5m)上松墨天牛羽化孔的调查发现,1m高处羽化孔数量最大,与4m以上高处有显著差异,说明1~3m高处内松墨天牛生长良好,最终羽化为成虫。成虫在黑松衰弱木上产卵,前一年的枯死木不再产卵,平均空刻槽数占总产卵刻槽的43.2%。
室内用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carpocapsae(Weiser,1955)Beijing,斯氏线虫属的Steinernema feltiae(Filipierm,1934)Otio,异小杆属的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E-6-7,斯氏线虫属的Steinernema longicaudum D_(42)控制松墨天牛幼虫的侵染力试验,筛选出Beijing品系与Otio品系,在处理时以10000条线虫品系处理1头高龄的松墨天牛幼虫为佳。在
王玲萍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一松墨天牛的研究
15 d即达 900以上。
用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FA、PH株系,绿僵菌对松墨大牛幼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林间可使用。用感染真菌的虫尸捣碎对松墨天牛的侵染力不大,可能主要是因为易受污染,
抱子的存活率不够高,因此不可在林间使用。
用 10O毗虫咐粉剂 10 g+1501水、24.5%全力乳油 800倍液、4.5O百虫宁乳油2 000
倍液农药浸泡有松墨天牛的木段效果很好,浸泡 lh松墨无牛的死亡率达80%以上,而单
用水浸,虽然有一定效果,试验进行到第32 d,累计死亡率才达引.9%,为防止松墨天牛
扩散危害,在砍伐后的木段有条件可浸水中,在水中加少量的农药防治。
松墨天牛成虫是该虫唯一暴露生活的虫期,防治操作易进行,若能有效地防治成虫,
将有效减少下一代的虫口发生数量,采用四种农药防治,效果高低顺序为 16%虫线清乳油
~40%毒丝本乳油一灭虫灵门.8%齐螨素乳油)一二.5%敌杀死乳袖。16%虫线清乳油防治
效果达l()0%,是理想的防治成虫药剂,但在林间持效期有待进一步研究。
林间采用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成虫既可起到监测的作用,又能结合化学防治杀死松墨
天牛成虫。自配引诱剂引诱效果与M-99相当,引诱剂的原料在市面上容易买到,可在今
后推广-自配的引诱剂。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