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Bacillus cereus ANTI-8098A对青枯雷尔氏菌微生态致弱机理的研究
【摘要】:
细菌性青枯病是最重要的作物病害之一。本论文研究生防菌Bacillus cereus ANTI-8098A对细菌性青枯病原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微生态致弱作用,包括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生防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培养特性及发酵控制技术;生防菌在不同条件下对构建的青枯雷尔氏菌强、无致病力混合群体的选择作用形成的微生态致弱作用;生防菌微生态致弱作用对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1.通过对田间采集的大量青枯雷尔氏菌株的致病力测定,表明其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即使在同一病株上亦有不同;对病株体内青枯雷尔氏菌分布的研究则表明在不同发病期植株体内的青枯雷尔氏菌浓度均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试验还表明在花生的健康植株中也存在大量的青枯雷尔氏菌,这些菌在植株体内存在并繁殖,但并不导致植株的发病;通过分离纯化和多次的继代培养,获得了致病力长期保持稳定的强致病力菌株和无致病力菌株,作为后续试验的标准菌株。
2.对生防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ANTI-8098A的培养条件研究表明其最适摇床培养条件为温度28±1℃、pH 7.5、10%装瓶量、转速200rpm,在此条件下以10%的接种量发酵36小时可达18.2亿/mL的孢子浓度。为了更好地进行生防菌的发酵,提高发酵水平,研究构建发酵控制系统,实现了温度、搅拌转速、溶氧等发酵参数的控制,程序控制方式可根据模拟设置计划在发酵不同阶段变动发酵参数;构建基于TCP/IP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发酵系统的远程监控,50L发酵罐在此控制系统下发酵40小时可达57.6亿的孢子浓度,达到了生产需要的水平。
3.实验中分析了生防菌对青枯雷尔氏菌的致弱作用,并使用青枯雷尔氏菌强、无致病力标准菌株对生防菌Bacillus cereus ANTI-8098A的致弱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防菌处理对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的致死中量LC_(50)为12.4%,较无致病力菌株低33.3%。强致病力菌株达到0.158的抑制增长率,比无致病力菌株高40.6%。在这样的差异影响下:特定浓度的生防菌的处理抑制了强致病力菌,使得无致病力菌株成为微生态体系中的优势群体,表现出生防菌的致弱作用,以实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4.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发酵液经不同稀释度的生防菌发酵液处理后,剪叶回接番茄组培苗和茄子盆栽苗,结果表明100-200倍稀释度对青枯病的控制效能达100.0%,300倍对番茄组培苗青枯病的控制效能达85.0%,对茄子盆栽苗青枯病的控制效能达75.0%;在使用灌根法诱发青枯病的条件下,通过生防菌液灌根对番茄和茄子的盆栽苗收到了良好的防效。
|
|
|
|
1 |
王缉健;李瑞龙;何锦华;罗世念;蓝利萍;;真菌防治松突圆蚧的试验和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2009年02期 |
2 |
李增智;菌物在害虫、植病和杂草治理中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生物防治;1999年01期 |
3 |
周薇,莫明和;土壤及其微生物对真菌的抑菌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4 |
唐圣华;万秀清;郭兆奎;颜培强;李丽杰;;烟草赤星病拮抗生防菌BS06-1的筛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
5 |
李小俊;韩小艳;边艳青;;枯草芽孢杆菌A干粉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桃果实病害的防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6 |
张姝;张永杰;;植病生防菌盾壳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09期 |
7 |
马艳,常志州,黄红英,叶小梅,张建英;堆肥中蔬菜土传病害生防菌的筛选及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
8 |
肖爱萍,游春平,刘建斌,李小碧;三株拮抗细菌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试验[J];江西植保;2005年04期 |
9 |
方丽英;黄宝灵;王缉健;李贵玉;李瑞龙;吕成群;;松突圆蚧生防菌的毒力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7年06期 |
10 |
何钰;卢强;陈英凤;;北流市生防菌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年06期 |
11 |
陈雪丽;;生防菌代谢物质种类及其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12 |
宗兆锋,钮绪艳;菌药结合防治土传病害[J];陕西农业科学;1995年01期 |
13 |
李雪玲,刘慧,张天宇;三株木霉生防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4 |
吴玉柱,季延平,杨树珩,杨春安,刘殷心,张淑静,柴传华,李宪臣;冬枣黑斑病防治技术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15 |
刘波微;彭化贤;曹玉桃;席亚东;;稻瘟病拮抗菌Xi-55菌株鉴定及其发酵条件[J];中国生物防治;2006年S1期 |
16 |
黄珊珊;韩雪;李丽珺;文景芝;;大豆根腐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
17 |
王雪莲;王敏;骆健美;杨秀荣;;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579最佳培养基响应面法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1期 |
18 |
郭达伟;;两种生防菌对番茄青枯病的田间抑制试验[J];中国生物防治;2006年S1期 |
19 |
范瑛阁;曹远银;王兰;;白粉病潜在生防细菌C27,pE4的种类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20 |
朱桂梅;杨敬辉;潘以楼;陈宏州;;短短小芽孢杆菌TW-2菌株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