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变迁的制度研究
【摘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资源的直接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而它的经营行为要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化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选择和基本保障。本文以现代制度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管理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以企业的绿色变迁为切入点,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绿色制度。
文章共有7节,分为四个部分:第1、2节为第一部分,该部分根据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涵,将企业绿色变迁界定为一种制度变迁,并在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与企业的生产方式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绿色化变迁的必然性;第3节为第二部分,该部分对国际绿色制度的发展、我国现有的主要绿色制度及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评价绿色制度的标准——公平、效率与可操作性;第4-6节为第三部分,该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在考虑企业绿色变迁特点的基础上对变迁的社会成本和企业成本、政府的角色定位、分析角度的选择、企业绿色变迁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并以排污费的征收为例演示了绿色政策的博弈过程,讨论了企业与政府在绿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因各自利益目标的需要而采取的相机决策行为。第7节为第四部分,该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企业具有相机决策的倾向,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和制定绿色制度可以使政策具有较强的微观基础,进而可以提高它的适应性和绿色效果。2、政府具有暴力潜能,也具有固有的不足,在绿色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应该且只能是倡导者、服务者、监督与维护者,而不是主体参与者。3、综合考虑社会成本与社会环境,渐进式的总体推进模式是我国目前较为现实的选择。4、本文建立了企业绿色变迁推拉模型,并根据促使企业绿色转变的主导因素的不同,将企业绿色变迁的模式分为拉力主导型、推力主导型与摩擦状态三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绿色政策才能收到良好的绿色效果。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的生产成本分为代内隐性成本、代内显性成本和代际成本三个层次,对于收益处于不同层次的企业,绿色制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6、根据企业与政府在绿色制度变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绿色制度变迁分为强制供给型、政府导向型、需求诱导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但后二种模式所引起的社会利益格局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冲击较小,深受企业的欢喜,具有较强社会基础,应进一步加强。7、引入社会制
衡力量对政府的绿色监督行为进行再监督可以在不相应提高政府绿色制度执行成本
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绿色制度的效率。8、绿色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绿色制度可以从内部
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所需要的社会成本较小且绿色效果较好,是一种
十分重要的绿色制度,应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