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菌侵染后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摘要】: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由于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和土壤习居性,
且缺乏有效的抗源,严重威胁世界稻米生产。采用从福建稻田分离纯化的纹枯病
菌株(FJ-15)接种籼稻9311,分别于接种后O、4、12、24、36、48和72h取样,
提取各样本的总RNA,以水稻PR1(Pathogenosis -related protein 1)和
PBZ1(Probenazole -inducible Protein)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杂
交,分析水稻受纹枯病菌侵染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动态,同时对相应时间
段的组织和症状变化进行了观察。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PR1在接种12h后
开始表达,在之后的四个时间段其表达量逐步增强;而PBZ1亦在12h开始表达,
在48h表达量激剧增强。组织和症状观察结果表明,接种12h后叶鞘表面菌丝纵
横分枝,接种36h后出现零星病斑,接种48h后表现典型的受害症状,接种72h
后病斑继续扩大,并可蔓延到非接种叶鞘。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认为PR1和
PBZ1的表达动态与水稻和纹枯病菌亲和互作的过程存在对应关系,推出水稻对
纹枯病菌的抗性反应可能受水杨酸途径调控。
鉴于两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选取4h、12h、24h、48h四个时间
段的水稻材料,以接种纹枯病菌的水稻mRNA作为tester,正常组织的mRNA为
driver进行抑制消减杂交,将抑制消减杂交的第二轮PCR产物转化T载体构建
包括2784个克隆的cDNA文库。以正向探针(接种纹枯病菌的水稻mRNA作为
tester,未接种对照组织的mRNA为driver,进行SSH(实验后的第二轮PCR产物)
和反向探针(接种纹枯病菌的水稻mRNA作为driver,正常组织的mRNA为test,
进行SSH(实验后的第二轮PCR产物):采用菌落杂交的方法筛选cDNA文库,将获
得的差异克隆以接种和未接种的水稻样品cDNA为探针进行反向Northern blot
分析进一步鉴定出受纹枯病菌诱导表达的水稻防御反应相关基因。挑取反向
Northern blot杂交结果差异明显的64个克隆进行测序,共得到53个非冗余序
列。所得EST序列与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n水平上的比对,发现它们均为水
稻基因组序列。进一步进行BLASTx水平比对分析这些基因的可能的功能,结果
发现所有的53条EST序列中有33条序列与基因数据库中已报道的序列氨基酸水
|
|
|
|
1 |
韦石泉;谈谈水稻纹枯病[J];新农业;1985年13期 |
2 |
范坤成,李碧文,邹汉玄,向绪友,翦豪,康霄文;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研究——Ⅳ.水稻纹枯病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子模型研制[J];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2期 |
3 |
;亚洲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防治[J];世界农业;1997年03期 |
4 |
万有莲,付春坤,章永发;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1997年06期 |
5 |
陈运康;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改进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年04期 |
6 |
鲁修琼,尹兆泽;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6期 |
7 |
方圆;;治水稻纹枯病 选好药种用好药[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8期 |
8 |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试验小结[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76年01期 |
9 |
王克强;李德金;;盘锦稻区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北方水稻;1991年04期 |
10 |
王鸿宾;日本水稻纹枯病新药剂“林巴”的特性及应用[J];垦殖与稻作;1998年01期 |
11 |
别家新;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J];植物医生;2000年04期 |
12 |
周而勋,曹菊香,杨媚;水稻纹枯病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13 |
王晓娥,冯志峰,王国军,潘鹤梅,何忠军,张春辉,简红忠,邓根生,赵汉红;汉中稻区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1期 |
14 |
杜晓君;王兴涛;刘琴;;5%纹肃微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4期 |
15 |
方圆;;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见病打药[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17期 |
16 |
周宏芳;;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11年04期 |
17 |
吴荣发;;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的调查[J];江西植保;1983年02期 |
18 |
范坤成,邹汉玄,李碧文,向绪友,康霄文,翦豪;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研究 Ⅴ.水稻纹枯病所致产量损失估计模型[J];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5期 |
19 |
李宗友,吴厚谦,王映权,邓德军,熊尚玖,孙成礼;中稻纹枯病对再生稻的影响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20 |
刘志恒,王小奇,俞孕珍,丁秀云,黄峰,林洪祥,刘桂清,何家树,苏健,郑文华,何素娥;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研究Ⅱ.辽宁水稻纹枯病产量损失测评[J];辽宁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