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尾桉工业原料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摘要】: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为巨桉与尾叶桉的杂交品种,作为一种重要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我国南、中亚热带地区广为引种栽培,在工业原料林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当前我国可采森林资源严重不足、资源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好工业原料林,以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林产品日益增长需求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开展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将现有的桉树工业原料林发展好、研究其优化栽培模式则显得更为迫切和实际,因为桉树工业原料林优化栽培模式为桉树工业原料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已开展了巨尾桉品种选育、巨尾桉引种、施肥等方面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尚处于局部和零碎,对巨尾桉工业原料林栽培模式末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近年来,福建省发展桉树迅速,全省桉树人工林中约有70%以上为巨尾桉无性系林分。为了营建优质、高产、高效的巨尾桉工业原料林,加快福建省林产工业的发展,因此在福建闽南地区选择适应性强、速生性能好、栽培面积大的巨尾桉为研究对象,参照闽南现有生产经验和研究成果,在福建平和天马国有林场开展巨尾桉工业原料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应用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巨尾桉优良无性系及苗木选择、造林地选择、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间伐强度对巨尾桉林分生长量的影响以及中期施肥优化方案、成熟期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据胶合板材培育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巨尾桉林分各种森林成熟,确定巨尾桉胶合板材丰产林的主伐年龄为7年。在确定主伐年龄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所设置的各单项试验结果,以主要营林技术措施的效应分析为依据,参照造林的实践经验,科学合理地组装配套成2种优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测算表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产出投入比这三种指标,模式1分别为40,253.51元/hm~2、74%、4.29,模式2分别为38,362.74元/hm~2、57%、4.45。由此可见,巨尾桉胶合板材定向栽培的经营效益是极好的。本研究总结的优化栽培模式具有科学的依据与实践的基础,可供营林生产推广应用,对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7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