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自毒作用及其与主要混交树种化感作用的研究
【摘要】:化感作用是指植物生长过程或植物腐烂过程中产生的化感物质对邻近植物生长的干扰,它是植物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效益及发展均有重大影响,是一不可忽视的化学生态因子。1984年Rice把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包括微生物)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其它植物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植物通过挥发、淋溶、分泌、分解、腐解等途径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用材树种,连栽导致地力衰退。杉木自毒作用是导致杉木林地力衰退、生产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不同浸提方式条件下杉木叶、根及根际土壤化感物质以及不同腐解阶段杉木枯枝落叶分解土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及其幼苗的化感效应;在GC-MS鉴定自毒物质的基础上,分析了逆境胁迫条件下杉木自毒物质对杉木幼苗的化感效应;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杉木主要混交树种对杉木的种间化感作用,这不仅可以从机理上研究杉木人工林的自毒作用,深入了解杉木对自毒物质的反应及自毒物质的作用强度的变化,全面评价杉木自毒作用在杉木林中的地位,揭示杉木自毒作用在杉木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化学调控机理,而且通过杉木与主要混交树种种间生化作用的研究,为解决杉木连栽障碍问题,实现杉木林地的可持续经营,防止杉木连栽生产力下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及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1)杉木纯林中的土壤、枯落叶、半分解枯落叶和杉木鲜叶、枝条、树皮、树根的水浸液和上述七种水浸液添加乙烯吡咯啉酮K-300(pvp)后得到的溶液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有水浸液均表现出高浓度下抑制种子萌发,随着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的规律;其中根和鲜叶的水浸液抑制作用最强,但水浸液添加pvp后得到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且在低浓度时表现出促进作用。
(2)杉木枝叶水浸液对杉木幼苗的生长、生理及其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具有不同的影响。从生长量上,在整个培养过程,总体上的趋势基本上表现为高浓度的枝叶水浸液对杉木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及光合指标、呼吸指标具有不良的影响;从生物量上看,各器官生物量随杉木枝叶水浸液浓度的上升而逐渐降低。从生物量分配率上看,杉木水浸液在低浓度时有利于叶、皮、根、枝和干等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率,高浓度时有利于枯枝落叶的生物量分配率。大部分营养器官C、N、Mg、K、Ca、Cu、Mn、Fe和Zn的含量随着水浸液的降低而升高,Al含量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同一器官不同水浸液各个营养元素含量不同,同一元素也因水浸液浓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营养器官产生不同的分配。通过GC-MS气相质谱鉴定,杉木枝叶水浸液的化感物质主要是二氢香豆精、顺式合欢醛、丙酸甲酯、肉桂酸、阿魏酸、1-环丁基乙醇。
(3)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杉木根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检测结果表明,与酒精对照相比:超临界流体1萃取条件下,萃取参数8条件杉木根提取物对杉木种子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胚轴、鲜重和干重等发芽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萃取参数2、3、4和6等条件杉木根提取物对杉木种子鲜重表现出抑制作用,萃取参数5条件杉木根提取物对绝对发芽势和鲜重起抑制作用,萃取参数1和7等条件杉木根提取物对除胚根以外的其它各发芽指标均起抑制作用;同一参数条件三种浓度(50mg/kg、100mg/kg、200mg/kg)处理之间相比,萃取参数1、2、3、6、7和8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791.27;S718.4
|
|
|
|
1 |
胡少瑛
,芮义忠
,冯必胜;杉木与鹅掌楸混交林效益调查研究[J];安徽林业;2001年06期 |
2 |
翟明普,贾黎明;森林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3 |
赵淑英,赵九洲,陈洁敏,杨方人;连作对大豆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大豆科学;1995年02期 |
4 |
刘雁,林思祖,曹光球,杜玲;杉木及其伴生树种化感物质的分离与生物测定[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5 |
林思祖,杜玲,曹光球;化感作用在林业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6 |
吴载璋;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效应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7 |
尤华明,林思祖,黄志群,黄世国,曹光球;几个常见植物种水浸液对杉木叶绿体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8 |
王金盾;红豆树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9 |
康述海,卿芳,林先明,余永强;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2期 |
10 |
陈建锋;杉木三年桐混交林分结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
|
|
|
|
1 |
郑昭英,孙小镭,刘世琦,高俊凤;乙烯在黄瓜体内分布及周年变化动态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2 |
梁太波,张淑香,史春余,王汝娟,杨馥成;活力素对菠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3 |
王金龙,徐冉,王彩洁,撒得山;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其危害[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4 |
曹世彪,陈双臣,李志娟;土壤调理剂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5 |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6 |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7 |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8 |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盐胁迫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9 |
于文艳;刘世琦;梁庆玲;郝树芹;;大蒜二倍体与四倍体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0 |
赵朋;李絮花;王克安;杨宁;王薇;;氮钙互作对日光温室中黄瓜硝酸盐代谢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
|
|
|
|
|
1 |
翟明普,贾黎明;森林植物间的他感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2 |
王德艺,冯新满,魏红侠,邵吉祥,崔秀英;741杨他感作用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3 |
杜昱光,白雪芳,张宝琛;生化他感效应对土壤氮素影响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6年05期 |
4 |
邵国凡;红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
5 |
李玉文;化学生态学研究现状和进展(Ⅱ)──植物他感作用和矿质养分化学生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6 |
刘丽君,尹田夫,薛津,王以芝,宋英淑;渗透胁迫对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1987年03期 |
7 |
王震宇,王英祥,陈祖仁;重茬大豆生长发育障碍机制初探[J];大豆科学;1991年01期 |
8 |
于广武,许艳丽,刘晓冰,王光华,鲁振明;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初报[J];大豆科学;1993年03期 |
9 |
韩丽梅,王树起,鞠会艳,阎飞,李国权,阎吉昌;大豆根分泌物的鉴定及其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2000年02期 |
10 |
阎飞,韩丽梅,杨振明;论大豆连作障碍中有关化感作用(Allelopathy)研究的若干问题[J];大豆科学;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