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隐花色素基因(Cryptochrome)RNAi表达载体构建与转化水稻的研究
【摘要】:
以载体pSPROK、pCAMBIA1300、pCAMBIA1301及拟南芥基因内含子为材料,通过酶切连接首先构建了一个RNAi工程载体pSC1301-347。然而以pSC1301-347为工具,构建了有关水稻隐花色素基因Cryla、Crylb和Cry2的四个RNAi和两个反义RNA表达载体,分别是pSC1301-347-Cryla、pSC1301-347-Cry2、pSC1301-347-Crylab、pSC1301-347-Crylab2、pSC1301-347-antiCryla和pSC1301-347-anticry2,其中前四个为RNAi表达载体,最后两个为反义RNA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用这些表达载体分别转化粳稻日本晴水稻,得到200多株不同克隆的Gus阳性植株。经测序分析与转基因植株分子检测证明构建的所有表达载体插入序列正确,目的基因片段均已完整地整合于水稻基因组序列。
对T_0代转基因植株的观察分析,初步认为:
1.隐花色素基因对水稻结实率影响较大
从已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4个RNAi转基因植株表现来看,植株均能正常抽穗开花,但基本不结实。pSC1301-347-Crylab2(V3)和pSC1301-347-Crylab(V9)未得到一粒种子,结实率为0;pSC1301-347-Cryla(V16)和pSC1301-347-Cry2(V19)个别植株得到少量种子。而对照日本晴结实率可达20%-30%。结实率低的原因,除冬天气候因素和转基因当代植株生长较为异常之外,推测是因为隐花色素基因被敲除或抑制后,水稻幼穗分化、减数分裂、花药开裂等某个或某些代谢过程发生障碍,导致最终不能形成正常有活力的雄蕊。
2.子房膨大,不灌浆
植株开花后,颖花或者空瘪,或者子房膨大不灌浆,内无淀粉等光合产物积累,只有水状的液态物质。pSC1301-347-Crylab2(V3)和pSC1301-347-Crylab(V9)两个载体的转基因植株尤其如此。推测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隐花色素基因表达受到抑制时,淀粉的生物合成或运输途径出现障碍。
3.花药不正常
雄蕊干瘪,颜色暗淡,花粉粒很少,不散粉。pSC1301-347-Crylab2(V3)和pSC1301-347-Crylab(V9)两个载体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尤甚。推测cryptochrome基因可能参与水稻幼穗分化的某个生理生化代谢过程。
4.植株形态上的差异
在福州冬季光照不足的玻璃温室的环境条件下,pSC1301-347-Crylab2(V3)和pSC1301-347-Crylab(V9)转基因植株明显表现出一种病态:株高比pSC1301-347-Cryla(V16)和pSC1301-347-Cry2(V19)稍高,叶色发黄枯萎,叶片似长而软。
5.对开花的影响
pSC1301-347-Crylab2(V3)和pSC1301-347-Crylab(V9)转基因植株开花时间均比pSC1301-347-Cryla和pSC1301-347-Cry2要迟,因此cry基因与水稻开花有关,且抑制的基因数目越多,对开花似影响越大。
以水稻成熟种子和幼嫩种子为材料,对水稻胚性愈伤诱导及其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种子、新鲜成熟种子及幼嫩种子愈伤诱导率均>81%,平均86.67%,其中以新鲜成熟种子愈伤率最高,达96.887%;抗性愈伤率成熟胚为22.21%-40.71%,平均28.49%,幼胚为36.79%-43.21%,平均40%,幼胚的抗性愈伤率高于成熟胚;分化出苗率成熟胚为59.29%-80.43%,平均71.59%,幼胚为63.16%-72.73%,平均67.95%,幼胚与成熟胚差异不明显;转化率(Gus检测阳性率)成熟胚为43.07%-81.08%,平均61.59%,幼胚为58.33%-76.67%,平均67.50%,幼胚转化率稍高于成熟胚。不同载体抗性愈伤率、分化率与转化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不同对抗性愈伤率、分化率与转化率有一定的影响。
|
|
|
|
1 |
刘维振;吴茂森;范静华;何晨阳;;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2 |
周冰彬;陈晓阳;;PttGA20-氧化酶基因dsRNA抑止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2期 |
3 |
张玉江,程备久,储成才;水稻petH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转化载体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4 |
肖君泽,刘耀光;外源基因导入水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J];作物研究;2002年02期 |
5 |
沈革志;王新其;殷丽青;王慧梅;;籼稻转反义蜡质基因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和纯系选育[J];实验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
6 |
林秀峰,邢少辰,刘志铭,王艳;盐胁迫对转BADH基因水稻R1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
7 |
林春晶;董英山;林秀峰;王继春;田文忠;储成才;;转抗稻瘟病基因水稻遗传和表达的初步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2期 |
8 |
康俊梅;乔建江;王堃;杨青川;;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苜蓿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
9 |
马伯军;顾志敏;唐海娟;陈析丰;刘峰;张红生;;水稻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基因OsCBL8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02期 |
10 |
张亚军;严学兵;朱见明;王成章;史莹华;;紫花苜蓿光敏色素A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RNA干扰载体的构建[J];草地学报;2010年06期 |
11 |
李奇科;陶刚;邱又彬;邱礽;迟胜起;朱英;刘作易;;马铃薯Y病毒CP基因RNAi载体构建与干涉效果测定[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3期 |
12 |
李毓;庄伟建;王乃元;洪国琴;戴飞;;抑制水稻隐花色素基因OsCRY1a表达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6期 |
13 |
郝丛丛;陈展;邢继红;董金皋;;拟南芥抗灰霉病相关基因BRG2的RNAi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筛选[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4 |
金松恒,翁晓燕,王妮妍,李雪芹,毛伟华,蒋德安;Rubisco活化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水稻的遗传转化[J];遗传;2004年06期 |
15 |
王慧中,卢德赵,颜美仙,钱前,黄大年;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Oryza sativa L.)研究[J];科技通报;2002年06期 |
16 |
郑寒;陈烨;陈静;马建华;刘燕;付体华;;HvABA8′OH-1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
17 |
陈仲;苏立强;张信夫;;PTLF基因RNAi结构转化毛白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
18 |
王娟;张小琼;林拥军;;DNA shuffling技术改造Bt基因的水稻转化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8年05期 |
19 |
张红霞;邓启云;吴俊;;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
20 |
武亮;卜庆云;杨世湖;万建民;;西红柿原系统素基因转化水稻的抗虫性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