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常绿阔叶林生长潜力的研究
【摘要】:
本项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实地收集大量数据,通过系统深入的测试分析,对这一典型森林的立地质量评价、林分结构、生长规律、生物量等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影响天然常绿阔叶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进行模拟,确定了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坡位、海拔、坡向、坡度,提出了其生产力的预估模型,并把以往的立地评价从定性描述提高到了定量评价,为森林培育奠定了科学依据。
2.运用4种概率分布律对50块天然常绿阔叶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拟合。本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直径分布用贝塔分布(beta distribution)和伽玛分布(gammadistribution)表示较好。探讨这些规律对于预估林分各径阶的株数、蓄积,估算森林的抚育间伐量和择伐量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标准地,对标准地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采用多种单因子变量回归模型,拟合年龄与直径、树高及材积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多项式模型较好,总生长量模型为:D=-1.16853+0.27466A-0.00080A~2+0.00001A~3 r=0.99710 H=-0.27665+0.24984A+0.00025A~2-0.00002A~3 r=0.99790 (适用范围:6≤A≤68) V=0.00167-0.00055A+0.00003A~2 r=0.98970
4.对林分蓄积量及小叶青冈树干含水率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天然常绿阔叶林蓄积与平均胸径的最佳回归模型是一元幂函数,蓄积与平均树高的最佳回归模型是二次曲线:V=1.2863×D~(0.777136) r=0.8775 V=1.7537+0.9424H-0.0195H~2 r=0.8229 (适用范围:5≤H≤24)胸径、树高与材积三者间的相关关系符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V=1.7525+0.4137D+0.2235H r=0.8974小叶青冈各区分段树干含水率分布规律符合二次曲线模型:Y=41.7347+0.3 108X+0.0117X~2 r=0.9081式中:Y为含水率(%),X为树干离地面的高度(m)。取各高度含水率的加权平均值可作为树干平均含水率。
5.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常绿阔叶林,设置16m×16m标准地18块,在每块标准地内设4m×4m的调查小样方16块,调查小样方内幼树幼苗的株数,结果显示:每一块小样方都有胸径5cm以下的幼苗幼树,只有少数的样方中幼苗较少。总体上,该区的天然林更新能力很好,其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因此可降低人工干预力度。
|
|
|
|
1 |
吴旺民;;楠木人工近熟林林分结构与生长规律[J];林业科技开发;2009年05期 |
2 |
陶静,秦彩云,才巨峰,孙长彬;利用节间长度对红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的评价[J];吉林林业科技;1992年02期 |
3 |
李玉源,李绪荛,韩筠行;杨树丰产林结构及生长规律[J];林业科技;1989年04期 |
4 |
杨长职;福建青冈天然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5年03期 |
5 |
刘兴聪;;东祁连山西段云杉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
6 |
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9年03期 |
7 |
庄晨辉,严思钟,李闽丽;福建柏立地质量评价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1998年02期 |
8 |
钱喜友,侯静波,权崇义,王治富;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1年01期 |
9 |
廖显春,杨祖达,吴虹,彭爱国;宜昌县马尾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系统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10 |
李真珍;王宏斌;;数量化理论Ⅰ在日本落叶松立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
11 |
朱俊凤;搞好立地质量评价,实现适地适树[J];林业资源管理;1981年04期 |
12 |
刘新业;赣西南林区林木立地质量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1986年01期 |
13 |
赵海林;曲进社;光增云;;毛白杨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的编制及其应用方法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1987年01期 |
14 |
杨承栋;;对我国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问题的几点看法[J];林业科学;1991年01期 |
15 |
朱炜;;福建省桉树立地质量评价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6年01期 |
16 |
惠淑荣;李丽锋;刘强;陶桂洪;宋贽;陈忠维;;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7 |
费鸿崑;李淑芳;周荣胜;;对小兴安岭南坡人工落叶松林立地质量的评价[J];林业勘查设计;2011年02期 |
18 |
邱耀荣;;我国立地分类和评价的问题与展望[J];华东森林经理;1987年02期 |
19 |
蔡学林;张志云;欧阳勋志;;江西省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地位指数表的编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20 |
杨文姬,王秀茹;国内立地质量评价研究浅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