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尾巨桉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
【摘要】:
合理施肥是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林木施肥和营养诊断研究是进行合理施肥的前提。桉树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已超过200万hm~2。福建闽南地区桉树造林已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和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桉树人工林施肥方面的系统研究,导致生产上出现了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和盲目施肥现象,成为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本研究以福建桉树的主栽品种—尾巨桉无性系(DH-3229)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福建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的全面调查,研究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的土壤肥力、施肥状况、林木生长、营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P、K配比施肥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揭示尾巨桉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建立尾巨桉营养诊断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合闽南地区应用应用的桉树施肥配方,以指导福建尾巨桉人工林的科学施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土壤的调查表明:目前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一般介于Ⅲ~Ⅳ类地之间,在福建属中等偏下肥力水平。总体上,林地土壤呈酸性,林地土壤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含量不高,速效养分含量均偏低,其中速效P缺乏严重,可能成为桉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一般,土壤较为紧实,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闽南6个不同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长泰、南靖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云霄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较差。与南方主要桉树种植区相比,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与广西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较为相近,优于广东和海南桉树种植区林地。
2、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施肥的调查表明:在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经营者均已认识到了桉树施肥的重要性,所有的尾巨桉人工林经营均有施肥;施肥方式分为基肥和追肥两种,施肥时间多集中在桉树种植后的前两年,施肥以复合肥、钙镁磷和桉树专用肥为主,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施用较少,目前施肥仍处于无序的盲目状态,对施肥肥料的种类和施用量均存在很大随意性,急需科学的施肥和营养诊断体系。
3、对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生长的调查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生长迅速,特别是在种植后的前三年均处于速生期,16月龄尾巨桉树高月均生长量可达0.49 m,胸径月平均增长量为0.41 cm;28月龄尾巨桉生长速度变缓,树高和胸径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42 m和0.34 cm。在闽南6个主要桉树种植区中,长泰的尾巨桉人工林生长最好,其次为南靖、仙游和平和,南安和云霄种植区生长较差。
4、DRIS营养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的营养平衡处在亏缺状态,其对N、P和Ca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K、Mg等营养的需求量较小。因此尾巨桉施肥时应注意适当加大N肥、Ca肥和P肥的施用量;尾巨桉人工林叶片N、P、K养分浓度的最适比值范围为:P/N=0.1144±0.0169,N/K=0.9739±0.1997,P/K=0.1074±0.0173。
5、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尾巨桉人工林土壤肥力、叶片营养与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桉树种植区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与桉树树高、胸径、材积的相关性均较大,叶片中N、K、Ca含量与桉树生长量的相关性也较大,其中Ca含量与生长量呈负相关;当土壤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比例为6:1:3或5:1:5,或叶片中N在10.63~12.74 g/Kg、P在1.00~1.42 g/Kg、K在10.64~14.42 g/Kg、Ca在3.52~7.02 g/Kg、Mg在1.93~3.62 g/Kg时,16月龄尾巨桉人工林可获得较好生长量:当土壤水解N、速效P、速效K含量比例为5:1:4或4:1:4.5,或叶片中N在10.69~12.28g/Kg、P在1.20~1.67 g/Kg、K在12.79~14.73 g/Kg、Ca在5.34~6.42 g/Kg、Mg在2.29~4.10 g/Kg时,28月龄尾巨桉人工林可获得较好生长量。
6、尾巨桉不同盆栽施肥的试验表明:不同N、P、K配比施肥对尾巨桉树高和地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N、P的影响最大,K的影响最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P>K。N、P、K营养在尾巨桉不同器官中的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叶中的积累量最大,其次是干,根的积累量最少,表现为叶>干>根;三种营养在根和叶中的积累规律表现为N>K>P,在干中的积累规律表现为K>N>P。不同施肥处理尾巨桉根、干、叶N、P、K的积累量与施肥量密切相关,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及施肥配比不合理均会影响尾巨桉对养分的吸收和积累。
7、盆栽条件下尾巨桉叶片DRIS营养诊断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尾巨桉的需肥顺序与施肥处理基本一致;尾巨桉叶片中N、P、K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084±0.0135,K/N=0.4822±0.0864,K/P=5.3726±1.0924。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尾巨桉生长的N最佳施肥量为5.48~6.27g/盆,P的最佳施肥量为2.94~3.10g/盆,K的最佳施肥量为1.98~2.31g/盆,此时盆栽土壤中的速效N、速效P、速效K比例为3:1:3或3:1:2.6。
|
|
|
|
1 |
张友育;;闽南地区桉树不同种植密度试验效果分析[J];福建热作科技;2006年02期 |
2 |
高炳德;;应用养分平衡法对马铃薯配方施肥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3 |
李如平;冯加才;米瑞贤;;香蕉大面积配方施肥增产丰收[J];广西农业科学;1990年03期 |
4 |
黎天义;增施有机肥及配方施肥对中低产水稻田地力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1995年04期 |
5 |
王正国;西山区推广配方施肥增产效果显著[J];云南农业;1995年03期 |
6 |
刘秀玲;大白菜推行配方施肥投入少、效益高[J];河北农业;1998年03期 |
7 |
曾希柏,关光复;水稻配方施肥方法及其比较研究[J];土壤通报;1999年01期 |
8 |
陈晓红,邹志荣,李军,杨旭,贺忠群;温室黄瓜配方施肥N,P,K模型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9 |
张志敏;王高民;;认识配方施肥 树立科学施肥观[J];科学之友(B版);2007年06期 |
10 |
陶勇;;棉花配方施肥技术要点[J];中国农业信息;2007年10期 |
11 |
巫建兵;王仁银;纪明圣;胡爱民;熊英;郑伟;;毛豆配方施肥的效果[J];农技服务;2009年12期 |
12 |
连建民;;从氮磷钾的作用谈配方施肥[J];河北农业科技;1987年08期 |
13 |
萧贤盛;王坝根;刘锦云;;棉花配方施肥技术探讨[J];江西棉花;1992年03期 |
14 |
胡日利,吴立潮,吴晓芙,邓绍强,陈连潮,李礼和,吴正华;杉木人工林氮磷钾配方施肥的依据及应用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15 |
任元;;配方施肥增施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试验[J];今日种业;1993年01期 |
16 |
江礼斌,唐先来,蒋袆,柴新荣;棉花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17 |
王泽林;不同配方施肥对种茧育的影响[J];蚕桑通报;2001年02期 |
18 |
马永海;李庆柱;孔军;;滨海潮土夏玉米最佳配方施肥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19 |
程鹏伟;陈瑛;吴传海;彭述道;;薏仁米配方施肥经济效益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
20 |
裴桂英;刘健;马赛飞;王永锋;张跃进;;配方施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