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福建茶产业为对象,从农业微观投入主体——茶农的角度出发,于2008年对福建安溪县153户茶农的茶叶生产加工投入产出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分析影响茶农进行茶叶生产加工投资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向,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茶农投资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茶农的进一步投资茶产业的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安溪153户茶农生产性投资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发现,茶农家庭劳动力、茶园面积、茶农家庭总收入、户主从事茶叶生产年限、茶叶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及区域差异是影响茶农茶叶生产性投资的主要因素,而风险对茶农茶叶生产性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茶农家庭总收入是茶农茶叶生产性投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上一年的收入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下一年的投资水平。而且从绝对量上来看,收入与投资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当前增加茶农收入至关重要。
2.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茶叶生产加工经济效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茶农茶叶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调查样本的技术效率从最小值19.49%变化到最大值89.39%,平均技术效率为64.39%,标准方差16.53%。这表明如果能够消除技术无效率,保持现有的技术和投入水平,产出仍有35%左右的提高空间,因此提高生产的技术效率将可能显著地增加茶农的收入和利润(假定市场价格不变)。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时间、茶农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时间的平方项、茶农户主的受教育年限三个解释变量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茶农户主年龄、茶农主栽品种、是否接受过培训、茶农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茶农家庭拥有的茶园面积、村庄所在地类型虚变量与技术效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茶农家庭拥有的茶园面积的平方项、地区差异则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3.对茶农未来发展茶叶生产加工的主观意愿及其可能的生产行为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有71个样本约48.6%的茶农选择可能会增加在茶叶产业的投资,有55个农户约37.7%的茶农可能会维持原状基本不变,因此可能保持原有经营规模以上的茶农占86.4%。也有一些茶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示将明显地减少茶叶生产加工规模,这部分茶农占13.7%。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因素是茶农及其家庭对进一步投资茶产业的动力,茶产业的整体收益率越高,将越能促进茶农投资福建茶产业的欲望。农户户主的年龄越大,表明茶农及其家庭对进一步投资茶产业的意愿将越小;家庭茶园面积越大或茶叶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越大,茶农及其家庭对进一步投资茶产业的意愿将越大。户主受教育年限、茶农家庭劳动力数、茶农所在村庄的位置以及政府作用对茶农进一步投资茶产业的行为影响不显著。
因此,为了提高茶农生产性投资的技术效率,保障茶农生产性投资收益,满足茶农进一步发展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要引导和鼓励茶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尤其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推广以及茶农培训;加强茶叶生产加工的配套设施建设,培育茶叶区域品牌,提高茶农的茶叶生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