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瓢虫生殖生物学、人工扩繁及人工饲料的研究
【摘要】:
小黑瓢虫成虫和幼虫均能捕食烟粉虱,是近年来国外引进的烟粉虱有效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的规模化人工扩繁生产对充分发挥其控害作用,丰富我国天敌昆虫产品,提升烟粉虱生物防治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小黑瓢虫的生殖生物学研究为基础,以适宜小黑瓢虫人工扩繁环境条件的探索为深入点,结合低温冷藏条件的研究和人工饲料的研制,完善较可行的小黑瓢虫人工大量扩繁的基础研究,为获得大量的小黑瓢虫应用于大田防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应用常规内部解剖方法,对小黑瓢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卵巢发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交配囊、附腺、粘腺、外生殖片等;雄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睾丸、1对储精管、1对输精管、射精管及1对附腺、弯管和阳基等;小黑瓢虫雌成虫的卵巢管数量恒定均为8根;根据外部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卵黄沉积的情况,将小黑瓢虫的卵巢发育分为卵母分化期、卵母细胞生长期、卵黄形成及卵子成熟期3个时期,以及未分化期、生长发育初期、生长发育中期、生长发育后期、成熟产卵前期、成熟产卵期6个阶段。
2.小黑瓢虫交配活动的主导者是雄虫,雄虫性成熟后可进行交配,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8.57 min;雄虫的交配前期为4.97±0.07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5.80±0.21 d;性成熟的成虫可全天交配,6:00~8:00 am为高峰时刻;雌虫交配后产卵,可全天产卵,白天的产卵量高于夜间的产卵量,毎雌平均可产卵379粒,产卵期77~111 d;交配次数的增加可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小黑瓢虫的产卵量,但雌虫的寿命会下降;交配次数多的后代繁殖状况最佳。
3.营养水平、温度和湿度高低、光周期的长短等不同条件均会对小黑瓢虫的繁殖活动造成影响。小黑瓢虫适应性较强,虽然在低温(18℃)、高温(33℃)和低湿(45%RH)、高湿(95%RH)以及全光照(24L:0D)、全黑暗(0L:24D)等极端条件下也能进行交配,但繁殖效能较低。从食物、温度、湿度、光周期等环境因子对小黑瓢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今后小黑瓢虫的饲养及人工扩繁应以烟粉虱卵为食料、温度24~27℃、湿度75~85%RH、光周期12L:12D~14L:10D为宜。
4.在饥饿条件下小黑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耐饥力较强。幼虫的耐饥力随着虫龄的增加而增强,阶段死亡率高峰也随着虫龄的增加而推迟。小黑瓢虫的卵较适于短期(6 d以内)低温冷藏,10℃冷藏6 d孵化率为30%,卵在冷藏前让其在25℃下发育20 h后在进行冷藏能提高一定的孵化率,10 d后孵化率有32.22%;8℃是小黑瓢虫蛹短期内(10 d左右)冷藏的适宜温度,冷藏10 d后的羽化率为43.33%,随着冷藏天数的增加,羽化成虫的繁殖力呈下降趋势。
5.小黑瓢虫幼虫人工饲料的剂型以添加琼脂的凝胶状为优,其不易粘着幼虫,并有良好的成型效果,利于幼虫饲养。利用黄粉虫蛹为外源动物蛋白通过不同形式加工处理,配以酵母浸粉、蔗糖、蒸馏水等组分饲喂小黑瓢虫,2龄幼虫可以生长、化蛹、羽化完成世代。与取食烟粉虱的幼虫相比有以下几点差异:幼虫的整个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其中2龄幼虫发育历期相差不大,3、4龄幼虫和蛹期历期延长,而预蛹期则缩短;取食人工饲料各个龄期的存活率除了在预蛹期与取食烟粉虱的一致外,在幼虫2龄、3龄、4龄和蛹期这4个虫态的存活率均低于取食烟粉虱相应虫态的存活率;喂饲人工饲料后得到的3龄、4龄、预蛹和蛹各虫态的体长、体宽和头壳宽指数均较取食自然猎物的小;取食人工饲料后羽化得到小黑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的功能反应类型没有影响,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在攻击系数(a)和处理时间(Th),以及攻击率与处理时间比值(a /Th)和理论最大捕食量(1/Th)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从发育历期、各龄幼虫存活率、幼虫的体征、羽化率和成虫获得率和捕食功能反应综合结果表明,在黄粉虫蛹蛋白前处理中以脱脂粉的饲喂效果较佳。
|
|
|
|
1 |
荆英,韩巨才;三种猎物对小黑瓢虫成虫繁殖及寿命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傅建炜,黄建,刘冰妍;小黑瓢虫的引种繁殖及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J];武夷科学;2002年00期 |
3 |
荆英,黄建,韩巨才,马瑞燕;小黑瓢虫与两种猎物作用系统研究:选择捕食作用[J];生态学报;2004年02期 |
4 |
黄建,傅建炜,刘冰妍;小黑瓢虫对高氏瘤粉虱捕食作用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2年01期 |
5 |
荆英,黄建,韩巨才,马瑞燕;小黑瓢虫成虫头部化学感受系统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罗宏伟;黄建;王竹红;;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2006年S1期 |
7 |
荆英,黄建,黄蓬英;湿度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2年02期 |
8 |
江秋萍;黄建;;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的捕食量测定[J];三明农业科技;2007年01期 |
9 |
黄建,徐离永,傅建炜;国外害虫天敌产品的商品化及小黑瓢虫的引种利用[J];华东昆虫学报;1998年01期 |
10 |
荆英,黄建,马瑞燕,韩巨才;小黑瓢虫与其竞争种作用系统研究:种间竞争[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
11 |
罗宏伟;王竹红;王联德;黄建;;捕食不同虫态烟粉虱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
12 |
荆英,黄建,马瑞燕,韩巨才;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小黑瓢虫形态特征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3 |
罗宏伟;王竹红;王联德;黄建;;寄主植物对烟粉虱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发育、存活和繁殖力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4 |
刘其全;孙莉;徐桂萍;王竹红;黄建;;小黑瓢虫生殖系统的解剖观察[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5 |
陈夜江,罗宏伟,黄建,杨阿龙;湿度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1年02期 |
16 |
;几种农药对红蜘蛛天敌“小黑瓢虫”杀伤力试验[J];辽宁农业科学;1973年05期 |
17 |
刘其全;王竹红;徐桂萍;辛晓阳;黄建;;小黑瓢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规律观察[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4期 |
18 |
陈夜江,罗宏伟,黄建,洪清竹,谢依弟;光周期对烟粉虱实验种群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3年01期 |
19 |
王联德;黄建;;烟粉虱的为害及其生物防治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20 |
山文;;苹果红蜘蛛的天敌[J];新农业;1972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