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血管性痴呆鼠空间记忆能力、TPA、微管等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评估Morris水迷宫测试的适用鼠种及影响因素以尽可能地选择合适的动物制作VD模型;观测缺血模型鼠空间记忆能力及脑匀浆TPA活性,VD模型鼠海马CAl区主要是微管的病理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昆明小鼠及不同年龄、性别SD大鼠在自制Morris水迷宫上进行测试;用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部分鼠进行迷宫测试,并分别于不同时间取脑匀浆用ELISA法测TPA活性;用常规HE染色法镜下观察海马CAl区细胞并计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tubulin;常规电镜观察微管变化。
结果:本水迷宫测试对昆明小鼠不适用,年龄、性别可影响SD大鼠测试成绩;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用于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结扎组与假手术组在初期TPA活性均较高,而在较长时间后结扎鼠的活性较低。结扎鼠的海马CAl区神经元可见缺血性改变,无明显梗塞灶出现。β-tubulin染色减弱、减少与神经元变化存一定相关性。电镜观察见微管形态变化,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结论:运用水迷宫测试检测结扎鼠空间记忆能力变化要排除影响因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模拟的是一种无明显梗塞的VD。TPA活性下降可能参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微管是血管性痴呆病理改变中较敏感的结构。血管性痴呆与TPA的活性、微管结构变化可能存有一定的关系。
|
|
|
|
1 |
李占荣,刘志林,孙润华,韩锐,刘大宽,郭积玉;几种合成的哒嗪衍生物抗微管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
2 |
王晓冬,佘耀南,王心龙,徐邦生,蔡云平,张天一,林琳;活动力不足精子尾部微管超微结构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3 |
姚宇华,熊江辉,梁仲刚,严洪,李莹辉;心肌细胞微管图像的灰度特征分析(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年05期 |
4 |
查彩慧,肖计划,郭国庆,贾艳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初步观察[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5期 |
5 |
刘宇炜,鲁雄兵,赵林;热处理对HeLa细胞微管影响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6 |
王凤明;胡涛;周学东;;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牙髓细胞微丝骨架的重组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7 |
洪爱娟;;微管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15期 |
8 |
林志新;朱友生;赵伟;刘中胜;;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多房包裹性胸腔积液[J];临床肺科杂志;2007年12期 |
9 |
王娇琴;;B超下微管人工流产用于初孕妇女6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23期 |
10 |
靳炳慈;;微管与氧化亚氮用于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4期 |
11 |
张丽芳;;微重力对细胞骨架影响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12 |
宋宏晗;;局麻加微管用于人工流产8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30期 |
13 |
范明,甘思德;再生神经中微管、神经丝与轴突截面积的变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3年02期 |
14 |
潘小毛;刘宏;;米索前列醇联合微管用于疤痕子宫初次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年30期 |
15 |
何友梅;金燕;;微管负压吸引术用于高危人流208例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09年S6期 |
16 |
贾艳滨,肖计划,刘萍,夏潮涌;血管性痴呆皮肤基底细胞微管的体视学定量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3期 |
17 |
甄红英;;动力蛋白激活蛋白亚单位Dynamitin具有ATP酶活性的生物化学特征(英文)[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年12期 |
18 |
廖俊杰;吴英杰;阎隆飞;;萱草花粉类动力蛋白生物物理学及药理学性质(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02期 |
19 |
敦文杰;余志化;张其春;;CeO_2微米管的制备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7年10期 |
20 |
刘云光;一类有潜力的抗疟药——微管抑制物[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