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健康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统计技术研究
【摘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问题是困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卫生因素。关于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国内外已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致认为心理健康是影响学习成绩重要的综合性因素,但是具体到心理健康的某个层面,目前尚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这其中存在方法学上的原因。恰当的统计方法能够准确地寻找到相应的影响因素,了解各个影响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成绩。而方法选择不当,不仅造成了结论的混乱,也阻碍了对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的了解。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指标,应用多种统计方法来研究这些指标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初步探讨这些心理卫生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的可能机制,并从中寻找用于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可靠指标及其统计技术,为处理同类问题提供方法学上的指导。
1 调查设计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2000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问卷(SAS)、抑郁自评问卷(SD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SE)、成人Nowich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ANSIE)和自尊量表(SES)对学生个性的内外倾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焦虑(sas)、抑郁(sds)、心理控制源(control)、自我效能感(efficacy)、自尊(esteem)等8个心理卫生因素进行测量,同时调查学生的性别(sex)、平时学习时间(t1)和考前学习时间(t2),一共11个测量指标作为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学生数学(math)、物理学(physics)、化学(chem)、细胞生物学(cyto)4门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成绩的评价指标。应用传统的(协)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岭回归分析、判别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新近发展的线性结构方程模型(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LISREL)分析影响学习成绩的
— —
各个因素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2资料的预处理
对4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影响因素(除性别外)分别进行因子分析,从学习成绩中提
取到1个因子,命名为成绩因子;从影响因素中提取到5个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情绪因
子、勤奋因子、认知因子、冷漠因于和外向因子。
3性别与个性间的交互作用
分别以单科成绩和4门学科平均成绩作为因变量,应用协方差分析对性别和个性类型
的交互作用加以探讨。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上,性别和个性类型交互作用
项的下值分别为 l.31、l.49、0.66和 0.95,P均>0.05。性别和个性类型交互作用项在平均
成绩上的Fd.19,P>0刀5。
结果提示:性别和个性类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
4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4.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4.1.!影响因素对单科成绩的作用
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时学习时间(Beta=0.27)、内外倾向性(Beta=023)和
性别(Beta=0.ZI人回归决定系数R乙9.l%。影响物理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时学习时间
(Beta==0.18)、内外倾向性(Beta=-0.ZI)、性别(Beta=0.12)以及心理控制源(Be’ta=.0刀9),
回归决定系数扩二*.l%。影响化学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平时学习时间(Beta=0.22L 内外倾
向性(B一o.刀人性别(Bela=t)刀9)以及自尊(B阶o.12人 回归决定系数旷一1Z8%。
影响细胞生物学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平时学习时间(Bel:an).24)、内外倾向性(Bet.12)、
性另(Betaso.10)、心理控韦源(Beta==-0.14)以及焦虑(Beta=-0.10),回归决定系数Rvll.2%。
结果提示:平时学习勤奋程度、内外倾向性、性别对备门学科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平时学习勤奋程度与学习成绩正相关,而且作用效果最明显;内向学生的学习成绩比
外向学生高:女生学习成绩比男生高。此外自尊、心理控制源和焦虑对某些科目成绩也存
在影响作用。
4.1.二影响因素对平均成绩和成绩因子的作用
影响4 门学科平均成绩的主要因素为平时学习时间(BeTar3).28)、内外倾向性
(BC’tatao.27人性别(B一.19)以及自尊(BCT8peo.11人 回归诀定系数Rol.3%,回归
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