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部分农村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证素特点研究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福州地区部分农村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的分布规律特点,为绝经前后诸证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提供依据,以此来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和围绝经期女性的卫生保健。
资料与方法:以福州农村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选择125例绝经前后诸证患者,通过采集四诊信息,运用证素辨证学,探究绝经前后诸证的证素分布特点。
结果:
1.本次调查共收集40-60岁之间患绝经前后诸证的女性125例。其中未绝经66人,已绝经59人。40-45岁34人,46-50岁33人,51-55岁34人,56~60岁24人。文盲43人,小学36人,初中31人,高中及以上者15人。
2.证素分布情况:病位主要在肾和肝,胞宫及筋骨亦存在明显的病理变化(积分≥100);病性证素阴虚、阳虚、血虚、气虚、气滞、血瘀、湿存在明显病理变化(积分≥100)。未绝经患者的胞宫积分明显高于已绝经患者(P0.01),已绝经患者的肾、血虚积分高于未绝经者(P0.05)。高年龄组的肾、血虚积分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5)。
3.常见症状及体征是骨关节肌肉症状、脉细,其次为月经改变、脉弦。
4.证名以虚证证型、虚实夹杂证型为主,其中肾虚证、血虚证为常见。
结论:
1.福州地区部分农村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位在肾、肝,亦累及胞宫、筋骨。
2.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性特点。
3.本调查结果提示未绝经患者治疗上可重视调补胞宫、冲任气血;已绝经或年龄大的患者治在补肾健脾。生活上要注重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