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产枇杷叶的化学品质评价
【摘要】:枇杷叶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降糖降脂、保肝利胆、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本研究对福建地产枇杷叶的三萜酸类成分含量、挥发性组分、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指纹图谱、蛋白质成分等化学品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考察,以期为福建枇杷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所用枇杷叶均采摘自福建枇杷叶GAP生产基地及其它不同产区。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对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水分进行检查;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叶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枇杷叶中挥发性组分,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相对含量;建立枇杷叶液相色谱指纹图谱;Tris-HCI法提取枇杷叶中总蛋白,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分析,SDS-PAGE凝胶电泳对蛋白进行组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枇杷叶中无机元素。
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枇杷叶的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福建三个主产品种(解放钟、长虹3号、早钟6号)的枇杷叶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较高,湖南白沙、单边种则较低。枇杷叶加工干燥温度超过100℃,其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急剧下降。挂树枇杷叶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落叶。
2、不同种源枇杷叶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总量具有显著差异。总量最高者为解放钟种源枇杷叶,最低者为湖南白沙种源枇杷叶。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最高的均为解放钟种源枇杷叶;齐墩果酸含量最低的为夹脚种源枇杷叶,熊果酸含量最低为湖南白沙种源枇杷叶。野生枇杷叶中齐墩果酸、熊果酸总量较栽培品低。
3、不同叶龄枇杷叶中挥发性成分烯类,烯醇类比例均较高,但挥发性组成及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枇杷成熟叶超临界C02萃取物中主要成分为7-豆甾烯-3醇、白桦酯醇、5-麦角烯-3醇等。
4、嫁接苗繁殖枇杷叶与实生苗枇杷叶HPLC指纹图谱的平均相似度0.9,两组样本指纹图谱整体面貌基本一致。野生枇杷叶指纹图谱相似度明显低于栽培品样本。
5、不同种源枇杷叶蛋白条带在marker70-90KD、70-50KED、20KD处的蛋白条带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不同种源间枇杷叶蛋白条带的差异高于同一种源内枇杷叶蛋白条带的差异。
6、不同产区枇杷叶中元素Ca、Fe、Mg、Al、K、Na的含量均较高,而重金属元素中Cu、Mn的含量较高。同一品系不同产区枇杷叶中的元素含量具有较大差异,提示不同的土壤环境对枇杷叶的品质会产生较显著影响。
综上,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叶龄及不同加工方法等因素对枇杷叶三萜酸含量、挥发性组分及浸出物等化学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的枇杷叶的化学品质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品种枇杷叶的化学品质也因土壤种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而枇杷叶采收期季节、枇杷繁殖方式对枇杷叶化学品质无显著影响,这为扩大枇杷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的结果可知不同种源枇杷叶的总蛋白组分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枇杷叶的种植环境有关,是否会影响枇杷叶中的化学成分则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枇杷叶化学成分与其生长过程中蛋白调控的相关性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