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流域永安段景观变化与生态胁迫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沙溪流域永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通过解译1991年和2010年两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获得研究区景观类型图;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研究区23个景观指数,为减少冗余数据,依据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景观指数进行了筛选,据此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景观类型的变化面积、变化率及具体的转换类型;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结构、功能的角度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胁迫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研究区生态恢复的途径。
结果表明:(1)可用斑块类型的面积及幅度特征因子、形状复杂性因子、空间分布特征因子3个公因子表达23个景观指数的主要信息。(2)从景观格局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林地类型是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分布格局也最为合理;耕地类型面积逐渐减小且分布趋于集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聚集程度及连接性均有所增加。景观类型转化方向上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和园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3)研究区生态胁迫主要是由于人为干扰改变了流域内的景观空间格局,林地和草地优势度下降,建设用地增加且分布相对集中,坡地开发程度过高所引起的。据此提出了流域景观优化配置、河岸带及坡耕地治理为主的生态恢复途径。
|
|
|
|
1 |
宋冬梅,肖笃宁,张志城,曹宇,马明国,王建华,王建;甘肃民勤绿洲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
2 |
辛琨;黄星;;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景观变化与原因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
3 |
谢冬明;郑鹏;邓红兵;赵景柱;樊哲文;方豫;;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
4 |
刘淼,胡远满,布仁仓,常禹,韩文权,胡志斌;河北省康保县景观变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
5 |
贡璐;吕光辉;;基于景观的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中国沙漠;2009年05期 |
6 |
姚欣;常禹;刘淼;朱君君;胡远满;贺红仕;郗凤明;;浑河太子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
7 |
M·T·爱洛希娜
,刘建泉;乍那多纳平原的龟裂土上流沙形成的阶段标志[J];干旱区研究;1989年01期 |
8 |
张惠远,蔡运龙,万军;基于TM影像的喀斯特山地景观变化研究[J];山地学报;2000年01期 |
9 |
邵国凡;遥感主体图的准确度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
10 |
杨翠芬,田村正行;差分主成分分析法在辽河三角洲景观变化中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4年04期 |
11 |
杨兆平;常禹;胡远满;刘淼;问青春;张文广;;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景观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7年06期 |
12 |
王景伟;王海泽;;景观指数在景观格局描述中的应用——以鞍山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
13 |
谭秋;周梦维;王华;杨晓英;;贵州连续性白云岩小流域的石漠化景观格局[J];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
14 |
谭秋;;贵州连续性石灰岩小流域石漠化景观格局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年03期 |
15 |
冯湘兰;李际平;陈端吕;;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年02期 |
16 |
王伯铎;王兵;潘文光;马俊杰;林积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7 |
钟静;张捷;;基于景观指数的九寨沟旅游区旅游干扰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
18 |
吴兆录;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7年S1期 |
19 |
陈浮,葛小平,陈刚,彭补拙;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3期 |
20 |
孟平,贾宝全,张劲松,高峻;太行山低山丘陵区景观变化特征分析——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