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养殖池2种优势藻对鳗苗品质的影响及对水质的调控作用
【摘要】:欧洲鳗鲡是我国鳗鲡养殖业的重要品种,在鳗鲡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中,由于大量饲料的投放以及鱼药的使用导致鳗鲡养殖环境日趋恶化,鳗鱼病害频发。因此,如何改善鳗鲡养殖水体水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浮游植物是养殖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组成与养殖水体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探索有益藻在养殖水体中的水质调控作用,对于实现健康养殖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微藻的生态调控作用已有较多研究,但在鳗鲡养殖水体中的应用研究则鲜有报道。本文在调查鳗鲡养殖池藻类组成的基础上,分离培养鱼池优势藻,通过研究优势藻类的生理生态需求及其对鱼苗生理活性与品质的影响,从而为微藻在鳗鲡养殖中的水体调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选择有益藻类进行定向培养驯化,进而探索有益藻在鳗鲡养殖水体中调节水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通过人工定向控制藻相,实现鳗鱼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实验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对鳗鲡养殖池微藻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从鳗鲡养殖池的优势藻中分离出1株蓝藻和1株绿藻作为实验材料。经形态观察初步鉴定2株分离的藻种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
2、通过相关酶活的检测,探究鳗鲡养殖池两种优势藻对鳗鱼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和微囊藻对鳗鱼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促进鳗鱼淀粉酶、蛋白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说明两种藻都能够提高鳗鱼的消化能力和抗逆性;加入小球藻的实验组中鳗鱼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偏低,降低了5.32%,而加入铜绿微囊藻的实验组中鳗鱼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偏高,升高了9.06%,两种藻对鳗鱼CAT活性的影响不明显;小球藻抑制鳗鱼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铜绿微囊藻促进鳗鱼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铜绿微囊藻反而能够提高鳗鱼免疫系统的活性。
3、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的微囊藻藻株进行毒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微囊藻为有毒藻株,该藻株的产毒量分别为MC-RR:5.491mg/g,MC-LR:1.915mg/g。
4.通过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分析,探究分离的小球藻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理应答。结果表明:浓度为100ug/L以下的微囊藻毒素对小球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质量浓度(1000ug/L)的毒素则显著促进了小球藻的生长,比对照组增长了16.7%;浓度为10ug/L及以下微囊藻毒素处理对小球藻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1000ug/L微囊藻毒素可以使小球藻SOD和CAT活性比对照组分别增长24.50%和58.36%。
5、通过氮磷吸收动力学的比较分析,研究两种藻对氮磷营养盐需求的差异。结果表明:分离的微囊藻藻株适合于高氮低磷的营养环境,其最适氮质量浓度范围为50—250mg/L,最适磷质量浓度范围为0—0.5mg/L,小球藻适宜在低氮高磷的情况下生长,其最适氮质量浓度范围为25—50mg/L,最适磷质量浓度范围为75--125mg/L。
6、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分离的小球藻进行小规模室外培养,并将培养的小球藻应用于鳗鲡养殖水体,通过对水体氮、磷含量、透明度、溶氧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探究利用有益藻人工控制水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投放小球藻使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增加了51.51%,水体透明度下降,溶氧量增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45.2%,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为58.8%,对硝酸盐的去除率为35.1%,对磷酸盐的去除率为47.5%。这说明小球藻在净化养殖水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1 |
边书京,李良华;乌龟养殖池的技术改进[J];养殖与饲料;2002年01期 |
2 |
王彩理;养殖池海水的酸碱度[J];水产养殖;2001年06期 |
3 |
邬文华;水产养殖池消毒的新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6期 |
4 |
邬文华;水产养殖池消毒的新方法[J];渔业致富指南;2003年11期 |
5 |
邬文华;水产养殖池消毒新方法[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08期 |
6 |
邬文华;水产养殖池消毒的新方法[J];河南农业;2003年07期 |
7 |
邬文华;水产养殖池消毒新法[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年01期 |
8 |
刘悦;漫谈养水蛭[J];农家顾问;2002年09期 |
9 |
张顺庭;连通器在甲鱼养殖池中的应用[J];内陆水产;1998年03期 |
10 |
李良华,边书京;中国大鲵养殖池的构建技术[J];北京水产;2002年03期 |
11 |
郑永允
,刘洪军
,王宝廷
,王勇强
,徐凯
,李美真
,李绍彬;封闭式循环水健康养虾新模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3年05期 |
12 |
L.Reig;R.H.Piedrahita;D.E.Conklin;;北美牙鲆对两种深度的水道式养殖池和圆形养殖池中溶解氧垂直分布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08年01期 |
13 |
;蜈蚣人工养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4年09期 |
14 |
王向阳;虾池养鲈技术[J];齐鲁渔业;2005年10期 |
15 |
王海军;灌东盐场八圩工区效益滩综合养殖情况的调查报告[J];苏盐科技;1999年04期 |
16 |
马友发;老化低产鱼池如何改造成高效特种养殖池塘[J];内陆水产;2000年01期 |
17 |
徐在宽,陆建中,陈晓良,刘浩春;乌鳢养殖及其池塘污水资源化利用[J];淡水渔业;2003年05期 |
18 |
贾增光,袁冬芹;日光温室大棚养殖革胡子鲶效益高[J];科学养鱼;2005年06期 |
19 |
李述春;特大鳝养殖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8年09期 |
20 |
马友发;低产老化鱼池如何改造形成高效特种养殖池塘[J];渔业致富指南;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