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研究
【摘要】:
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周转对陆地生态系统C及养分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细根寿命作为细根周转的内在机制,决定了每年分配到土壤碳和养分的数量,从而影响对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精确估测。杉木因生长快、材质好、单产高,造林面积扩大,在我国人工林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细根寿命有助于精确估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但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选择杉木中心产区同一流域内的老龄(90年生)和中龄(18年生)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技术原位观测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细根的生长、衰老和死亡过程,探讨不同林龄细根寿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细根主要出生在春季和夏季(两季细根出生总量比例18年生为65.33%,90年生为59.08%),大部分细根(18年生为48%;90年生为49%)主要出现在0-20cm土壤表层。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细根平均直径分别为0.62±0.29mm和0.52±0.24mm,绝大部分(18年生为81.07%,90年生为91.26%)细根≤0.8mm,呈“左偏”分布;一级根数量要多于高级根。18年生和90年生细根累积存活率随细根出生时间延长而不断下降;细根总体寿命随树龄差异不大,两者中位值寿命分别为216±14d和230±15d。且间接方法(连续土芯法)估测的细根寿命值高于微根管法。不同林龄同一径级和根序的细根个体寿命差异不大,但林龄对相同出生季节和土层的细根寿命影响显著。细根直径与细根寿命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_(18)~2=0.9128,P<0.01;R_(90)~2=0.7115,P<0.01);一级根比高级根序细根更先衰老死亡;冬季出生细根的累积存活率最高,干季(5-7月)出生细根寿命显著高于雨季(11-1月);土壤表层细根寿命较短,下层细根寿命较长。可见,细根寿命受到多因素的影响,需对其机理做进一步研究。
|
|
|
|
1 |
杨玉盛,陈光水,林瑞余,谢锦升,陈银秀;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能量动态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2 |
杨玉盛,陈光水,谢锦升,李秀芳,陈银秀;杉木与观光木混交林中细根的N、P浓度动态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1年02期 |
3 |
袁一丁;杨玉盛;陈光水;杨智杰;林如强;凌华;;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
4 |
凌华;袁一丁;杨智杰;黄锦学;陈光水;杨玉盛;;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
5 |
廖利平,邓仕坚,于小军,韩士杰;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细根生长、分布与营养物质分泌特征[J];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
6 |
杨玉盛;陈光水;王义祥;谢锦升;杨少红;钟羡芳;;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分配[J];林业科学;2006年10期 |
7 |
俞新妥
,黄荣之;杉木、马尾松地理造林试验初报[J];福建林学院学报;1960年00期 |
8 |
吕翼;丘陵地区栽植杉木的几个技术问题[J];湖北农业科学;1966年01期 |
9 |
;杉木根际菌株筛选[J];湖南林业科技;1978年01期 |
10 |
;杉木山地育苗的几点做法[J];林业实用技术;1978年05期 |
11 |
王育民;省林学会在苏州地区举行杉木速生丰产学术讨论会[J];江苏林业科技;1979年03期 |
12 |
陈焕伯;;东固山垦殖场杉木快速丰产试验的措施[J];林业实用技术;1959年Z1期 |
13 |
李晓储,成恒嵩,汪企明;江苏低山丘陵杉木树高生长规律及其生产力评价[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1期 |
14 |
李晓储,成恒嵩,汪企明;江苏杉木树高指数表的编制[J];江苏林业科技;1981年04期 |
15 |
俞新妥,傅瑞树;不同种源杉木光合性状的比较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6 |
林思祖,庄志仁,俞新妥;不同地域杉木不稔种子流行分析及其应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7 |
迟健,傅金和;赤霉素促进杉木开花结实试验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18 |
许利群;土壤物理性质对杉木、马尾松生长影响调查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
19 |
杨胜利,陶华齐,赵效铮,陈慕伟,章爱凤;杉木板播育苗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1990年02期 |
20 |
沈湘林;湖州市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模式[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