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南昌市水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水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灾害发生次数增多,水环境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在充分理解水环境安全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建立南昌市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南昌市水环境安全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将水环境安全状态分为4级,当安全度值为0~0.3时,水环境不安全;0.3~0.6,为基本安全;0.6~0.8,为比较安全;0.8~1,为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2年南昌市水环境安全度值在0.35~0.45之间,故南昌市水环境隶属基本安全,但水环境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社会经济安全和水质安全所占权重较大,但社会经济安全度值偏低,因此南昌市要加快经济建设,为保障水环境安全提供资金支持。水质安全度值较高,但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措施保护水质。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率、森林覆盖率、单位农田面积化肥使用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等7个指标对水环境安全具有较大影响。南昌市人均耕地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都低于标准值,因此南昌市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农田化肥使用过量,工业废水排放过多,且污水处理率低,所以南昌市要在源头控制污染,合理施肥,提高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水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递增,对水环境的需求压力增大,水资源利用率增大,不利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故南昌市要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针对南昌市水环境安全现状,提出5点保障措施,分别是加快经济建设;控制污染排放;开发新的水源,全民节水;健全水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相应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