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运动条件下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前期基础,涉及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相关知识,在安防、智能交通、国防军事、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动目标检测技术的深入和广泛应用,人们对动目标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摄像机固定条件下动目标检测发展到运动条件下动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摄像机运动条件下开展了动目标检测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
(1)研究了摄像机运动条件下运动估计算法。针对摄像机运动引起图像序列中背景变化的问题,本文结合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运动区域划分的运动估计算法。算法中首先采用Harris算法提取参考图像上的角点,并去除运动区域中的角点,保留非运动区域中的角点,然后在当前图上搜索与这些角点相匹配的像素点,计算运动矢量,最后采用获得的运动矢量补偿当前图像,可以有效地降低背景变动对动目标检测的影响。多组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运动估计精度和运行效率。
(2)研究了摄像机运动条件下动目标检测方法。本文在运动估计的基础上,利用图像的边缘信息,结合连通域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信息和连通域的动目标检测方法。方法中首先采用最大内间方差方法对差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然后对图像使用K近邻中值滤波和形态学滤波去除干扰噪声,最后利用图像的边缘信息及连通域方法检测动目标。多组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检测到动目标,而且目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3)利用DirectShow技术开发了视频信号处理软件,为本论文摄像机运动条件下动目标检测方法的验证提供了实验平台。
|
|
|
|
1 |
李勇,刘雨,唐波,肖奇伟;一种基于时空切片提取摄像机运动的方法[J];电视技术;2004年11期 |
2 |
孙凤梅,胡占义;摄像机简化模型对三维重构的影响——分析与实验[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10期 |
3 |
树子;;运动摄像“4+1”DV摄像高手之路[J];数字通信;2006年04期 |
4 |
徐淑平;;视像中的摄像机运动检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7期 |
5 |
高俊鑫;华炜;章国锋;秦学英;;带约束的摄像机定标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0年03期 |
6 |
耿玉亮;须德;;一种鲁棒的摄像机运动分类算法[J];电子学报;2006年07期 |
7 |
孙凤梅;王卫宁;;关于摄像机正交运动下约束方程独立性的一点讨论[J];自动化学报;2007年10期 |
8 |
黎俊;彭启民;吕文先;范植华;;基于尺度不变局部特征的摄像机运动检测[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6期 |
9 |
孙卓金;胡士强;;双摄像机协同人脸鹰眼检测与定位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12期 |
10 |
张思民;瞿帆;孙航;;基于摄像机运动控制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3年09期 |
11 |
李铀;宋利;王嘉;;基于图像拼接的双摄像机系统自动标定方法[J];电视技术;2010年04期 |
12 |
任达;冯雪宁;;摄像机运动轨迹跟踪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年16期 |
13 |
刘鑫;张昕;;游戏电影制作中虚拟摄像机的半自动控制技术[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
14 |
吴福朝,王光辉,胡占义;由矩形确定摄像机内参数与位置的线性方法[J];软件学报;2003年03期 |
15 |
伍雪冬,王耀南;基于八元数的立体摄像机外部参数定标方法[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6 |
史迎春,周献中,丁泉,刘哲,王韬;基于摄像机运动的简单虚拟场景生成[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2期 |
17 |
贺琴;潘建寿;刘继艳;;摄像机运动下基于背景匹配的运动目标检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4期 |
18 |
魏西;;摄像机运动情况下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
19 |
朱兴全,罗迒哉,薛向阳,吴立德;基于运动矢量的摄像机运动定性分类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4期 |
20 |
陆军;李凤玲;姜迈;;摄像机运动下的动态目标检测与跟踪[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