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研究
【摘要】: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在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以环境伦理价值观为指导,以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是在新时势下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文明。本文试图探讨在生态文明社会下建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并用这种环境伦理价值观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从而更快地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首先,本文回顾了人类文明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价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着从原始的和谐到人类迷信工业科学力量、肆意掠夺自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人们开始思考,并探索出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其次,本文从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觉醒的环境意识和挽救环境的不懈努力角度分析了环境伦理价值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迫在眉睫。同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西方生态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和繁荣,从理论上催生了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并为其建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接下来,本文着重剖析和探讨了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建构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人——社会——自然”为中心,遵循自然生态规律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观、达到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生态公正观、按生态理性行事,具备生态理性观念和生态良知的生态理性观、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以及人类的终极性价值生态自由观。
最后,本文指出环境伦理价值观应该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的原则,通过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环境伦理思想的精华,大力转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加强当代人环境伦理价值观教育等方法来建构,并最终得出在以生态和谐观、生态公正观、生态理性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自由观为内容体系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下,我们将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