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5号染色体耳面积QTL精细定位及其因果基因的初步鉴别
【摘要】:耳朵形状和大小是猪品种的重要特征,同时,外耳是哺乳动物听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先天性外耳疾病已多次见诸报道,但其遗传机理尚未阐明。本实验前期利用二花脸×白色杜洛克F:资源群体,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在SSC5标记SWR453到SW1987之间定位到一个显著影响耳面积的QTL,该QTL解释了耳面积表型变异的17.14%,置信区间约为11cM。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在置信区间内增加4个微卫星标记对资源家系进行扫描,将QTL精细定位到SSC5P3到SW2003标记之间的8.7cM(55.6cM-64.3cM)内;随后,根据外耳组织结构特点,在初步精细定位的8.7cM区间内选取3个与软骨细胞发育显著相关的位置功能候选基因:HMGA2,SOX5和PTHLH,分析了3个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耳面积的关联性。通过对资源家系4头F1公猪PCR产物直接测序,在3个基因中共鉴别到70个多态位点,选择其中多态性较好的7个SNPs采用SNaPShOt法判定其在资源家系中的基因型。标准关联分析和标记辅助关联分析均显示HMGA2g.2836AG位点与耳面积关联性最强,P值分别为9.19E-46和1.92E-05;F-drop检验显示,在QTL分析中将HMGA2g.2836AG位点作为固定效应时,F值下降了97.6%;单倍型分析显示,HMGA2所有单倍型解释了QTL全部的表型变异(P=1.31E-31)。然而HMGA2g.2836AG位点与苏太、苏姜和苏钟3个商业合成品系耳面积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只在苏太群体中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为了获得更高的QTL定位精度,本研究利用猪全基因组高通量60K SNP芯片对资源家系和苏太猪群体进行扫描。资源家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显示,在SSC5上共鉴别到21个SNP位点与耳面积表型显著关联,其中关联性最强的三个点为H3GA0016181,ALGA0031524,ASGA0025253(corrected P value=0.0096);苏太猪群体GWAS分析结果显示,H3GA0016181和ASGA0025253两个标记与耳面积关联性最显著(corrected P value=0.00049),分别位于MSRB3和HMGA2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和HMGA2基因内含子上;资源家系全基因组连锁和连锁不平衡(LD-LA)以及连锁(LA)分析结果均显示ALGA0031518和ALGA0031519两个位点与耳面积表型关联性最强,P值分别为1.656E-45,7.13E-49,这两个标记均位于MSRB3基因内含子上;利用最显著关联SNP标记的-Loglo(P值)下降2的方法,在LDLA分析中将QTL精细定位到ALGA0031489与ASGA0025275标记之间的2.67Mb区间内,在LA分析中将QTL精细定位到ALGA0031500与ASGA0025287标记之间2.32Mb范围内。进一步利用DualPHASE软件构建了资源家系19头祖代(2头公猪和17头母猪)个体在上述精细定位后的2.32Mb QTL区间的单倍型。结果显示,F0二花脸个体中除3条染色体外,其余均共享一段1.28Mb的单倍型区域(EQ),该单倍型有增加耳面积的效应。对1.28Mb区域内的6个己注释基因进行耳组织内的RT-PCR分析,除WIF1基因外,XPOT、TBC1D30、LEMD3、MSRB3和HMGA2等5个基因在耳组织中均表达。为进一步精细定位QTL区间,在1.28Mb区间内增加191个SNP标记,对屠宰的苏太猪群体和现场表型测定的吴江成年苏太母猪群体进行扫描,进一步将QTL精细定位到925Kb区间。该区间对应于人的同源区包括WIF1, LEMD3, MSRB3和HMGA2等4个已注释的基因,除WIF1基因外,LEMD3, MSRB3和HMGA2等3个基因都是QTL的候选因果基因。
本研究结果为最终鉴别SSC5耳性状QTL的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位点奠定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础。
|
|
|
|
1 |
吴义景,吴娟,周芬;标记辅助选择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2 |
徐正浩,何勇,崔绍荣,赵明,张旭,李迪;水稻化感材料控制稗草的基因定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3 |
张立平,吴平,祝金明,吴运荣;水稻亚铁胁迫诱导ADH的基因定位及其遗传分析[J];遗传学报;1999年04期 |
4 |
刘月环,蒋涛,彭淑红,徐宁迎;影响瘦肉率的主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1年02期 |
5 |
张吉民,刘成,石云素,宋燕春,白宝璋,黎裕,王天宇;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玉米开花相关性状的QTL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年02期 |
6 |
郭绍贵;许勇;张海英;宫国义;王永健;;不同环境效应对西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QTL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5年S1期 |
7 |
包劲松,何平,夏英武,陈英,朱立煌;不同发育阶段水稻苗高的QTL分析[J];遗传;1999年05期 |
8 |
徐吉臣,李晶昭,郑先武,邹亮星,朱立煌;苗期水稻根部性状的QTL定位[J];遗传学报;2001年05期 |
9 |
沈新莲,袁有禄,郭旺珍,朱协飞,张天真;棉花高强纤维主效QTL的遗传稳定性及它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J];高技术通讯;2001年10期 |
10 |
孙桂荣,朱庆;我国地方鸡肉质性状的研究及展望[J];畜禽业;2001年08期 |
11 |
向钊,龙火生,杨公社,左福元;牛泌乳性状QTL的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2002年04期 |
12 |
侯建国,李加琪,陈瑶生,王翀;微卫星DNA标记与猪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3 |
曾大力,钱前,滕胜,董国军,藤本宽,国广泰史,朱立煌;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分析[J];科学通报;2003年01期 |
14 |
陈旭;张元跃;;分子标记及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年04期 |
15 |
何冉;;大豆农艺性状QTL定位[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
16 |
张芳芳;张正海;毛胜利;王立浩;胡鸿;张宝玺;;辣椒成熟果实中辣椒红素含量的QTL定位[J];中国蔬菜;2010年20期 |
17 |
M.E.Sorrells,周桂莲;作物改良中优良等位基因的直接鉴定和选择[J];麦类作物学报;1998年01期 |
18 |
王春明,安井秀,吉村醇,翟虎渠,万建民;水稻RFLP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控制小穗不育和花粉不育的QTL分析(英文)[J];作物学报;2002年05期 |
19 |
卢钢,曹家树,陈杭,向珣;白菜几个重要园艺性状的QTLs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8期 |
20 |
王爱华,赵志辉,李宁;猪繁殖性状QTL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