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化酰胺N-C键断裂构建偶联反应及N-酰基亚胺还原反应的研究
【摘要】:酰胺作为一种独特的功能基团,它广泛存在于蛋白质,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农药和聚合物中,它的直接官能团化在有机合成中一直是核心问题。近年来,多种活化酰胺作为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发生的偶联反应层出不穷,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新的有机合成研究热点。开发新的酰胺合成子,在酰胺的官能团化尤为重要;同时催化剂和配体控制的反应在酰胺的研究领域也被大家追逐;在无过渡金属的条件下,发展活化酰胺的官能团化的反应引起大家广泛研究热情;同时开发全新的亲核试剂与我们酰胺的偶联反应同样是酰胺热点的重要原因。酰亚胺的亲核加成反应一直是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应产物的结构片段在生理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化合物中都广泛存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我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第一部分发展一种在无过渡金属的条件下简单高效的实现了伯酰胺与芳基硫化物直接转化为硫酯类衍生物的反应。该反应合成了多种广泛存在于蛋白质,生物体的硫酯类化合物,并成功实现了克级规模的实验,对以后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合成硫酯类衍生物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2.第二部分发展了一种镍催化糖精酰胺与三级胺的转酰胺化反应。相对于绝大多数报道的转酰胺化反应,将三级胺运用到酰胺的转化当中,并且反应条件简单温和,在不需要加入配体以及碱的情况下就能实现。该反应不仅增加了我们对糖精酰胺活性的理解,而且为进一步扩大亲核试剂种类,也为以后酰胺与三级胺反应的发展提供方向。3.第三部分发展了一种钯催化N-酰基亚胺与水的加氢还原反应。该反应使用水作为氢的来源,在钯和B_2nep_2的体系下实现常压下氢的加成,反应安全高效。
|
|
|
|
1 |
佟林;;铜催化的偶联反应[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年07期 |
2 |
李永凯;谢媛媛;;芳族羧酸脱羧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6年07期 |
3 |
白东虎;李春举;李健;贾学顺;;炔烃偶联反应研究的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2年06期 |
4 |
秦元成;彭强;;铜催化C—S偶联反应的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8期 |
5 |
王琼;;金属钛催化芳酮还原偶联反应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
6 |
胡家欣,王炳祥,胡跃飞,胡宏纹;由中氮茚羰基衍生物通过低价钛偶联反应合成[3,3,2]Cyclazines[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
7 |
史达清,陈伟兴;低价钛引起的羧酸衍生物与芳酮的还原偶联反应[J];有机化学;1994年04期 |
8 |
洪海;刘铸晋;;零价钛的还原偶联反应[J];化学通报;1987年08期 |
9 |
刘以寅;;Cp_2TiCl_2及Cp_2ZrCl_2存在下炔烃还原偶联反应的区域选择性[J];化学学报;1987年04期 |
10 |
王新平,刘勤,邵允,沈鸿福;在助催剂存在下以BaCO_3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作用[J];催化学报;1988年04期 |
11 |
胡孝东,颜德岳,徐祥铭,王佛松;不对称星形偶联反应的动力学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12 |
陈珊妹;;有机环硅烷的有效合成方法及其波谱性质(英文)[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2期 |
13 |
陈珊妹;;有机环硅烷的有效合成方法及其波谱性质(英文)[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2期 |
14 |
刘勤;范黎明;邵允;顾景贤;;用[LiCI、TiO_2/Al_2O_3]催化剂进行甲烷氧化偶联反应[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
15 |
余振强,沈师孔,李树本,王弘立;La_2O_3/BaCO_3催化剂对于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作用[J];分子催化;1989年03期 |
16 |
余振强,沈师孔,李树本,王弘立;La_20_3/Mg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J];分子催化;1989年04期 |
17 |
陈福和;陈祖兴;吴银秋;;钯催化的有机锌、锡、铝、硼试剂与有机亲电体的偶联反应[J];化学试剂;1989年03期 |
18 |
叶率官;孙佐宇;丁益;严伟;;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邻联二茴香胺偶联反应动力学方法测定痕量钯(激活剂)与钒(抑制剂)[J];分析化学;1989年01期 |
19 |
王景峰;刘勤;;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剂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
20 |
张颖之;周振华;于志敏;戴立信;;钯配合物催化的芳基-芳基不对称偶联反应[J];化学学报;198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