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际法在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经济不断增长,国际文化交流增多,用人单位对中专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他们的英语口语交流技能,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很差,他们不愿意说,不敢说,甚至无法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形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中专英语学习阶段,提高英语实际交流能力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望。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以培养语言知识为主,口语长期被忽视。传统教学法一直占统治地位,教师偏重语法与结构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了多年英语后,仍听不懂,也开不了口。因此,中专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对口语教学给予足够重视。引入优化的交际语言教学法是最佳的解决途径,因为它的核心就是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是基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观点是:“交际能力(即有效和恰当使用语言系统的能力)是外语学习及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交际能力的理解主要来源于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他发展了Chomsky的理论,提出交际能力不仅指语言系统知识的掌握,还必须培养为达到语言交际目的而恰当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将其概括为“可能性、可行性、合适性以及是否实际存在。”1980年,CanaleSwain又提出交际能力由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构成。20世纪90年代初,交际法被引入中国。
笔者通过学期初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了解到他们英语口语学习现状,确定了他们在中专阶段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开始教学实验。实验对象为笔者在江西司法警察学校讲授的2004级两个班。在实验班,笔者采用优化了的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积极开创交互式语言课堂,采用了许多交际性游戏,如游戏、交换信息、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与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同时,为了弥补课内时间的不足,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英语、广播、晚会、讲座、英语竞赛、报纸、歌咏、影视等,构建第二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感受英语,主动参与说英语的机会。整个教学实践中,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中心和主体。而在控制班仍沿用传统的口语教学法。通过观察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及对比分析实验前后两个班的口语考试成绩,优化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在口语教学方面的显著成效得到了了验证,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口语教学法。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交际语言教学法并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有效办法,其他许多教学方法也有其合理性。此外交际法本身有其局限性,因此在运用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