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衣食住行”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资源,中国古人就一直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作为一种理想状态来追求。住宅之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住宅不仅是一栋房子,它还是家的载体;住宅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保持人格尊严、享受人生欢乐,完善自我的载体。所以从基本人权角度来讲,世界上所有人都应当拥有住宅权。尊重、保护、实现公民的住宅权,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正是国家履行其义务的重要举措。廉租房制度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情况下,由政府介入住房市场,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来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它对解决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已经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体、限价房为辅助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不同家庭实行相应的住房供应政策,对于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低端有保障、高端有市场”的基础上,使日益凸显的“夹心层”和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但是由于廉租房法律制度在立法层次比较低的情况下,实践中即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因此,深入分析廉租房制度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操作性和系统性的法律规范,对于廉租房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住房保障以及廉租房制度所存在的法律理论基础,通过对比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现状评述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廉租住房的发展评述,以此分析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由此,为了充分发挥廉租住房制度的作用,使廉租住房制度法制化,必须通过提高廉租住房立法层次;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扩大实物配租比例;建立长效运行的廉租住房配租制度以及严格法律责任,从而实现廉租住房保障体系良性循环。
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语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廉租房制度的概况。该部分首先分析了廉租房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廉租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对廉租房制度的社会功能和法理基础的分析引审出构建廉租房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对我国廉租房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廉租房制度的发展状况的剖析,提出我国廉租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廉租房的高成本问题和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缺乏准确的准入退出机制,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立法层次低等方面。
第三部分,通过国外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和考察,从而得出启示,要提高廉租房的立法层次,积极拓宽廉租房来源渠道,建立健全廉租房准入审核退出机制。
第四部分,提出具体的廉住房法律制度的构建。在构建廉租房法律制度首先应遵循相关的原则,如:行政可行性原则,适度保障水平协调原则,住宅全保障本位原则,保障对象特定性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动态调整原则。通过增加适合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廉租房房源,落实廉租住房资金来源,完善住房租赁补贴方式,从而逐步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再通过完整的配套政策支持来哭啼落实廉租房法律制度的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181
|
|
|
|
1 |
厉征;[N];中国税务报;2007年 |
2 |
王炜 天山 (记者 王炜);[N];人民日报;2009年 |
3 |
本报记者 谭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