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并购动因解析
【摘要】:并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企业活动,许多企业通过并购迅速成长,或是由中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或是原来的行业龙头通过并购顺利进入其他的行业,又或是大型跨国企业得以在别的国家延续它的经济统治地位,诸如此类。一个国家、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在大规模的并购活动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
我国的企业并购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却经历了从形式到实质上的完整的变迁过程。从最初完全由政府主宰的以“扭亏扶贫”为目的的混合兼并为主,发展到经济利益驱动下企业自主运作的横向、纵向兼并为主的并购活动。与此同时,并购总体规模也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89年的约20亿元人民币膨胀到2003年的逾300亿美元的巨大规模,并且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并购个案。在我国企业并购如此迅速地成长的背后,必定有强大的动力在推动着。本文就力图从并购发起企业的角度,探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动因。
本文第一章对一些与并购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首先主要利用我国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区分了兼并、合并、收购三个意思相近容易混淆的概念,提出用“并购”统一指代三者。其次通过概念阐述和案例说明对并购的三大类型: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进行了严格区分。最后对并购的其他分类方式和支付方式作了简要说明。
在第二章中,笔者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在并购理论方面的主要学术流派,主要是基于:一方面西方的并购实践历史悠久,相关的并购理论也发展的相当成熟,另一方面我国学者研究并购问题大都以西方并购理论为基础。本文也将以这些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另外也对我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介绍。
由于西方在政治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和我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所
以完全照搬西方理论显然是难以解释我国的并购实践。要提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
的有效解释,就必须考察我国企业并购的独特之处。本文的第三章对中美两国的
并购发展历程作了比较,并在第四章中对我国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笔者总结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若干主要特点,为下文正式
提出并购动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面章节的充分分析之后,笔者在第五章提出了我国企业并购的主
流动因:获取稀缺资源、追求规模经济。其中“获得稀缺资源”动因可进一步细
分为拓宽融资渠道、取得核心技术和进入垄断资源行业三种类型。“追求规模经济”
动因也可从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此外,笔者还提出了非主流
动因:保障和扩大控制权收益、利用虚假重组投机获利和利用优惠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9.21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79.21
【引证文献】 | ||
|
|||
|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