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lon-Si_3N_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的研制及高速切削性能研究
【摘要】:镍基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领域,但高速切削镍基合金时具有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寿命低等特点,高性能刀具是镍基合金高效高质量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借鉴梯度功能材料(FGM)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将梯度功能复合的热应力缓解及表面压应力特性和纳米复合的强韧化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宏微观结构模型,系统研究了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抗摩擦磨损性能、抗热冲击及热疲劳性能等,并对刀具的高速切削性能及其失效机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建立了高速切削过程的非均匀热—力—化学多场耦合模型,明确梯度纳米复合刀具组分及结构的设计目标及要求。提出了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设计基本原则,对刀具材料“宏观”性能进行分解,以适应和抵抗非均匀多场作用,再进行各局部“微观”结构及性能设计,建立了适于高速切削的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宏微观结构模型。
采用粉末铺填—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Sialon-Si3N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以刀具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为目标,优化了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GSS1力学性能在层厚比e=0.3、烧结温度T=1700℃、保温时间t=60min、压力P=35MPa时取得最优值,其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为:抗弯强度σf=980MPa、断裂韧度(表层)KIC=9.54MPa-m1/2、维氏硬度(表层)HV=16.91GPa; GSS2力学性能在e=0.3、T=1750℃, t=60min、P=35MPa时取得最优值,其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为:σf=810MPa、KIC=9.33MPa·m1/2、HV=16.98GPa。
研究了Sialon-Si3N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裂纹扩展形式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材料断口处有明显的柱状β-Sialon晶粒和β-Si3N4晶粒的断裂、桥接及拔出等,材料的断裂机制为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的混合型。不同尺寸的Si3N4晶粒形成双峰结构,使裂纹扩展时易发生晶粒的桥接和偏转。TEM分析表明,材料的微观结构是晶内/晶间混合型,存在孪晶、位错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裂纹扩展时需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促进了材料强度和断裂韧度的提高。
研究了Sialon-Si3N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梯度陶瓷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低于均质陶瓷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主要的滑动磨损机理是剥落、粘结磨损及磨粒磨损。梯度材料表层存在残余压应力,能够抵抗部分摩擦过程中产生拉应力,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提高了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
研究了Sialon-Si3N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抗热冲击及热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梯度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抗热冲击及热疲劳性能均优于对应的均质陶瓷材料。梯度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和均质纳米复合陶瓷材料都表现为原始短裂纹的扩展特征,GSS1的临界热震温差为600℃,而GSS2、ST10及SAAT10的临界热震温差为400℃。
研究了Sialon-Si3N4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高速切削Inconel718时的刀具寿命、刀具的磨损破损特征及其失效机理等。结果表明,高速车削Inconel718时,刀具耐磨性及寿命在vc=120m/min时较好,此时GSS1的切削性能优于进口刀具KY1540;梯度陶瓷刀具GSS1和GSS2的切削性能优于均质陶瓷刀具ST10和SAAT10的切削性能;刀具主要的失效机理有磨粒磨损、粘结磨损、沟槽磨损及崩刃等。高速铣削Inconel718时,最优速度范围vc=700~900m/min;梯度陶瓷刀具表现出极好的自砺性,崩刃后仍能进行正常切削,其抗沟槽磨损能力高于进口刀具KY4300;梯度陶瓷刀具主要的失效形式是剥落、崩刃及沟槽磨损;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共同作用是梯度纳米复合陶瓷刀具破损的主要原因;刀具除发生破损外还有明显的磨损特征,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结磨损和磨粒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G711
|
|
|
|
1 |
苏新禄,叶方保,周宁生,钟香崇,张三华;含β-SiAlON的MgO-Al_2O_3浇注料的抗渣侵蚀性[J];耐火材料;2004年03期 |
2 |
孙洪巍,刘仲毅,钟香崇;低品位铝土矿合成β-SiAlON的相变过程研究[J];耐火材料;2004年05期 |
3 |
刘志峰;陶瓷刀具材料的选择[J];机械制造;1997年10期 |
4 |
谈国强,吴建鹏;β′-Sialon粉体的制备及表征[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5 |
姜涛,薛向欣;含钛高炉渣合成(Ca,Mg)α′-Sialon-AlN-TiN粉末[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12期 |
6 |
隋万美,陈虹;BN对Sialon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1993年04期 |
7 |
;反应结合O'Sialon和O'Sialon-SiC复合材料[J];耐火材料;1999年04期 |
8 |
杨建,薛向欣,郝力,刘欣,王文忠;工艺因素与配料组成对碳热还原氮化合成O′-sialon粉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3年06期 |
9 |
贾晓林,张海军,陈俊锋,杨道媛,刘战杰;溶胶-凝胶还原氮化合成β-sialon超细粉[J];硅酸盐学报;2004年08期 |
10 |
金胜利,李亚伟,李有奇,李楠;β-sialon/Al_2O_3/CaO系材料烧结性能及反应过程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