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欠驱动水面船舶航向、航迹非线性鲁棒控制研究

刘文江  
【摘要】: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和繁荣,海上交通越来越密集,为了保证航行安全,人们对船舶的运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远洋航行时,为了减轻舵手的劳动强度、缩短航行距离以及减少燃料的消耗,必须准确地控制船舶的航向或航迹;此外,一些特殊作业情况,如海底电缆敷设与维修等,更需要精确的船舶航迹控制。因此,对船舶航向、航迹控制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船舶运动具有非线性、大时滞、大惯性等特点,又易受风、浪、流等干扰的影响,航行条件(如航速、装载情况和水深等)的变化和测量的不精确性等因素都使船舶动态产生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船舶航向、航迹等运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性控制问题。此外,大多数水面船舶仅装备螺旋桨主推进器和舵装置,当进行航迹控制时,需要控制船舶在航向ψ和船舶位置(x,y)上进行3个自由度的运动,此时的船舶控制系统属于欠驱动系统。欠驱动水面船舶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二阶非完整约束动力学系统,针对非完整系统发展起来的一些非线性控制方法,如精确线性化、部分反馈线性化、级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滑模控制方法等,难以直接应用于船舶的欠驱动控制问题。因此,针对带有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欠驱动船舶的控制问题已不能只用单纯的一种控制方法解决,寻求新的控制方案以适应实际航行需要已成为近几年船舶运动控制中的研究热点。 为了解决含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条件下的欠驱动水面船舶运动控制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首先介绍了在本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包括稳定性理论、滑模控制理论和自抗扰控制技术等,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打下基础。其次建立了水面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包括船舶水平面三自由度运动模型、响应型数学模型和海况干扰模型等。建模的目的主要是为研究闭环系统特性提供一个基本的仿真平台,通过仿真研究、评估控制系统的控制系能。 2、针对船舶航向控制中的不确定性和恶劣的海况干扰,应用三种控制策略设计船舶航向控制器: 1)采用算法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船舶航向控制器。针对外界的强干扰以及系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进行了改造,使之能够真实地估计出未知扰动并消除测量噪声的影响。针对自抗扰参数难以整定的问题,采取遗传算法进行整定,克服了凑试法的不足。仿真结果证明自抗扰控制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不确定性和海况干扰问题。 2)综合自适应控制、模糊逼近和滑模控制技术应用到船舶航向控制。通过模糊逻辑系统逼近不确定性函数,解决了模型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自适应滑模控制解决系统鲁棒性问题;针对滑模控制切换项引起的抖振问题,通过内嵌PI控制律代替滑模控制中的切换项,将切换项连续化,解决了滑模抖振。此外,为保证控制输入有界,对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证明,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AFSMC)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3)综合非线性观测器(NDO)、滑模Backstepping控制技术应用到船舶航向控制。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观测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海浪干扰,在控制中引入等量的补偿,实现对干扰完全抑制。应用滑模反演法设计航向控制器,不仅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很好地克服了系统不确定性问题和外界干扰。 3、针对船舶航迹控制中的欠驱动性和恶劣的海况干扰,应用三种控制策略设计船舶航迹控制器: 1)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船舶直线航迹控制器。针对直线航迹控制中的欠驱动特性,采用两个TD安排过渡过程,控制律采用两个被控量的误差组合方式,突破了原有自抗扰算法只适用SISO系统的限制,解决了欠驱动控制问题。为验证其鲁棒性,在同一条件下和相关文献介绍的算法做了对比仿真,证实了自抗扰控制的强鲁棒性特点。 2)基于二自由度船舶模型,采用微分同坯变换和Backstepping技术,选择系统输出变量为船舶航向和横向位移组合的方式,采用状态反馈设计了舵控制律,解决了系统的欠驱动性和非线性问题。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3) Line-of-sight (LOS)导航系统能够把把欠驱动系统转变为全驱动系统,从而不受Brocketts条件的限制。本文研究了LOS导航系统在船舶直线航迹和曲线航迹中的应用,结合滑模控制技术设计了直线航迹控制器;结合Backstepping技术,设计了曲线航迹控制器。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简要介绍了船舶航向、航迹自动舵控制系统的实现,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以及系统联调试验的情况和试验结果。 本文成果也可以推广应用于水下潜器、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等其它具有欠驱动特性的系统中,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孙建;李伟;安思朦;;基于变结构自抗扰的欠驱动水面船舶航迹保持控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曾薄文;朱齐丹;于瑞亭;;欠驱动水面船舶的曲线航迹跟踪控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杜刚,战兴群,钟山,张卫明;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船舶航向自适应逆控制[J];测控技术;2005年04期
4 于晓利;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张军;李国胜;张天宏;刘志林;;基于有限时间控制的欠驱动水面船舶直线航迹跟踪[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年05期
6 张玉喜;孙大铭;徐海军;刘勇;;船舶航向自动保持控制及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10期
7 于琨;刘玉生;郭燕;李春霖;;船舶航向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1期
8 朱齐丹;于瑞亭;刘志林;;欠驱动船舶全局K指数航迹跟踪的级联反步法[J];船舶工程;2012年01期
9 蔡旭东;曲丰;崔滋刚;李昌;;基于鲁棒反馈线性化的船舶航向鲁棒内模控制[J];舰船科学技术;2011年12期
10 姜日凡;张显库;;基于无线网络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仿真平台[J];中国航海;2017年01期
11 马超;张显库;;基于指数函数非线性反馈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J];船舶工程;2017年S1期
12 钟斌;邹丑田;贾玉柱;;一种船舶航向跟踪的混合灵敏度控制算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13 高键;周岸;李众;;船舶航向保持系统的云模型控制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4 樊印海;船舶航向信息综合处理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5 赵国良,姜仁峰,丛望;船舶航向保持自校正控制[J];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6 徐飞;刘明雍;;基于数字化再设计方法的船舶航向控制器设计[J];鱼雷技术;2013年06期
17 刘辉;;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在船舶航向控制器中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10期
18 余小飞;李平;;船舶航向保持中的混沌控制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辉;李铁山;李强;;自抗扰控制在船舶航向及航迹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2 臧胜永;杨盐生;;船舶航向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刘展雷;马保离;;基于观测器的欠驱动船舶的输出反馈镇定[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智焕;沈萌红;;欠驱动两足机器人的运动规划综述[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侯增广;潭民;韩京清;;欠驱动机构控制的一种非光滑设计方法[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6 闫玉龙;岳宝增;;欠驱动航天器的姿态稳定性控制[A];第十五届北方七省市区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郭晨;沈智鹏;孙建波;初忠;徐黎黎;;船舶航向-主动力装置智能控制仿真系统[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钱正祥;王秉君;崔卫兵;;无人飞行器航迹优化自校正控制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庆波;余跃庆;苏丽颖;;一种欠驱动机器人最优避障运动规划新方法[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单甘霖;王子栋;郭治;冯缵刚;;一种新的多源航迹数据互联方法[A];1993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江;欠驱动水面船舶航向、航迹非线性鲁棒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田佰军;具有指定控制性能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徐国平;基于网络控制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4 胡忠辉;船舶航向运动非线性自适应及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于瑞亭;欠驱动水面船舶的全局镇定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刘杨;欠驱动水面船舶的非线性自适应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苏衍宇;欠驱动机械手及其抓取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孟威;欠驱动水面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姜宇;欠驱动质量矩飞行器的控制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毕凤阳;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的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俊芳;船舶航向/航迹控制视景仿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杨帆;欠驱动无人水面船的航迹跟踪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3 陈文文;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自抗扰控制器的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罗竹;基于RBF-ARX模型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5 赵垒;基于单神经元的船舶航向保持自适应PID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赵东兴;考虑波浪干扰的船舶航向自抗扰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7 王勇;欠驱动船舶航迹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王金朋;船舶航向反步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朱璐;船舶航向保持中的混沌及鲁棒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臧胜永;船舶航向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参考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姝;穿上这副外骨骼 轻松负重20公斤[N];深圳商报;2017年
2 记者 刘辛味;张文增:人才魔术师的变“手”之路[N];北京科技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王甜;我国首次四维航迹试验飞行成功[N];新华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苏银成;空中劲旅飞出新航迹[N];人民日报;2018年
5 新华社记者 张玉清 张汨汨;练兵备战,飞出强军兴军新航迹[N];科技日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陈国全 通讯员 潘小员;让“生命线”随着航迹延伸[N];解放军报;2019年
7 姜嘉霖 陈志光 本报特约记者 向勇;迎风披雪,战鹰飞出新航迹[N];解放军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文 新华社记者 张汨汨;三年航迹书写强国强军新答卷[N];解放军报;2018年
9 刘俊 徐源 本报记者 李建文;用战鹰航迹丈量祖国大好河山[N];解放军报;2018年
10 姚春明 本报记者 李建文;歼-20展翅,飞出空天新航迹[N];解放军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