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影响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制的数值分析研究
【摘要】:岩体中裂隙的起裂、扩展和贯通演化特性、破裂模式及其对工程岩体强度及渗流特性的影响一直为工程地质界、岩石力学界和相关工程界所重视。为了分析水压力影响下裂隙岩体细观上损伤演化过程,本文通过数值分析手段对细观结构特性变化引起渗透性能演化、渗流-损伤相互作用对宏观力学行为和岩石破裂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本文在FLAC3D平台上开发出岩石破裂过程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程序,拓宽了原有FLAC3D程序的研究领域。这个程序能够对渗流-损伤耦合作用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把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从应力状态分析深入到破坏过程分析之中。本文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提出了描述裂隙岩体破裂损伤过程的渗透-损伤耦合模型和数值方法,建立了流固耦合的基本方程。在原有的FLAC3D程序基础上,开发出渗流-损伤耦合数值模拟程序。
2、模拟分析了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含原生裂隙的非均匀试件的破坏过程,通过动态显示损伤状态和位移场、应力场、渗流场等图形,使得对裂隙岩体损伤破坏过程的研究更为深入
3、模拟分析了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裂隙岩体中隧道开挖过程,通过隧洞附近裂隙扩展过程及孔隙水压力场演化过程的的分析,研究了裂隙扩展和孔隙水压力变化对围岩、衬砌稳定性的影响。
|
|
|
|
1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
2 |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
3 |
范波;罗平平;;钻孔压水试验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
4 |
陈星;康文军;孙万林;陈兴周;;裂隙岩体损伤断裂分形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10期 |
5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
6 |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
7 |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8 |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王如宾;考虑应力状态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述[J];地下水;2005年05期 |
9 |
陶振宇;唐方福;;岩体水力模型的比较研究[J];工程勘察;1987年05期 |
10 |
仵彦卿;;利用多孔压水试验资料计算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年01期 |
11 |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2 |
袁绍国,杨万根,刘占魁;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裂隙水渗流潜水面的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3期 |
13 |
陈志坚,孙英学;裂隙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处理[J];江苏地质;2000年01期 |
14 |
李新平;米健;张成良;王艳丽;;三维应力作用下岩体单个裂隙的渗流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
15 |
方涛;柴军瑞;徐文彬;;裂隙岩体渗流水-岩耦合数值分析[J];矿业快报;2007年08期 |
16 |
高俊丽;;降雨入渗对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9期 |
17 |
李守巨;龙子祺;刘迎曦;冯文文;;基于分形网络模型的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分析(英文)[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年21期 |
18 |
张强林;王媛;;裂隙岩体等效热传导系数探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9 |
李睿冉;张国玉;;裂隙岩体离散裂隙网络介质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20 |
荆鸿飞;;基于3DEC裂隙岩体强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0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