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定位平台的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微纳观世界的显微成像和微纳米操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压电陶瓷材料驱动的微定位平台是实现微纳米操控的核心部件.然而压电材料具有的迟滞特性、蠕变特性以及平台的机械振动特性会造成系统的精度低、速度慢,甚至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本文以压电定位平台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压电定位平台快速定位过程中迟滞等非线性特性的建模与控制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如下:
一.针对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建立了描述迟滞现象的静态模型.在输入电压远离饱和电压操作时,根据迟滞曲线的运行规律提出了迟滞抛物线模型.当输入电压超出历史极值电压时,抛物线模型偏离所在迟滞曲线的运行规律.针对迟滞非线性的非局部记忆特性,提出了记忆算子来补偿历史极值更新带来的建模误差.
根据迟滞曲线的相似特性及所有曲线都会趋近于收敛点的特性,以主环迟滞曲线为基准,通过数学变换获得其他迟滞曲线.首先辨识出主环迟滞曲线,把输入电压按照一定的比例映射到主环曲线上.然后把主环位移曲线按照另一种比例映射回模型.当历史极值更新时,只需把模型计算公式的极值收敛点电压与位移更新即可.由实验数据验证了基于数学变换迟滞模型的有效性.
二.针对压电驱动器率相关迟滞非线性,建立了率相关迟滞模型.依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基于动态阈值与权值的率相关Prandtl-Ishlinskii模型.讨论了数据预处理后的压电驱动器率相关迟滞现象.根据数据采集特点以及压电驱动器的响应时间特点,将率相关迟滞现象归因为输出位移数据滞后.把输入电压延迟一个或几个采样周期,迟滞环宽度随输入电压频率的增加基本不发生变化,即压电驱动器迟滞特性是率无关的.
三.设计了基于PI迟滞模型的压电驱动器自适应逆跟踪控制方案.采用离散PI模型描述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利用自适应投影算法辨识出PI模型的权值向量.由PI模型具有解析逆的优点,使用PI逆模型作为前馈控制器.在线辨识PI模型参数,并更新前馈控制器PI逆模型的权值向量和阂值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逆跟踪控制效果良好.
四.使用迭代学习算法获取压电驱动器前馈控制电压.当算子满足增量递增性质时,设计的P型迭代学习算法在整个时间区间上收敛.使用PI模型描述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证明了当Play算子初始状态为零时,Play算子满足增量严格递增条件.在此基础上证明了PI模型满足增量严格递增条件.利用迭代算法获得压电驱动器前馈控制电压.仿真和实验结果同时表明,迭代学习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五.针对压电定位平台快速定位过程,同时考虑平台的迟滞特性与振动特性.由于压电材料硬度高,低频操作时平台的振动特性可以忽略,此时可辨识出KP迟滞模型参数.把KP迟滞逆模型串联到平台模型,使得振动迟滞模型简化为有界扰动的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Backstepping的自适应反馈控制率与参数更新率,并在理论上证明了系统全局渐近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自适应反步控制的有效性.
最后,总结了全文,并给出了压电定位平台建模与控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些问题.
|
|
|
|
1 |
何永全;;位置服务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9期 |
2 |
吴宏栋;谭永红;;基于非光滑神经网络的X-Y定位平台系统模型辨识[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
3 |
冯晓梅;孙开元;张大卫;田广才;;基于ANSYS的高速精密定位平台有限元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09期 |
4 |
张云满;中国联通定位平台及其应用[J];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11期 |
5 |
吴平;廖建新;宋钊;武家春;;State设计模式在基于安全用户平面A-GPS技术的定位平台中的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年05期 |
6 |
王贵成;张占胜;汪勇;徐心和;;机器视觉定位平台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
7 |
邓习树;吴运新;杨辅强;王永华;;用于光刻机模拟运动的精密工件台宏动定位系统研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2期 |
8 |
赵兴玉;张胜泉;张大卫;;基于音圈电机精密定位平台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9 |
孙立宁;王家畴;荣伟彬;李欣昕;;基于侧壁压阻式的位移传感器研制及应用[J];半导体学报;2008年08期 |
10 |
张从鹏;刘强;罗学科;谢富春;;直线电动机工作台神经网络误差场建模与补偿[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8年05期 |
11 |
王兴松,张正峰,王中华,周香;定位平台非线性摩擦的神经网络补偿[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2 |
薛嘉梁
,薛质
,李建华;移动定位系统的实现原理和方法[J];现代通信;2003年03期 |
13 |
何国金,杨芝桥,邓敏和;缩短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辅助时间的通用工艺定位平台[J];装备制造技术;2005年01期 |
14 |
宋文荣,于国飞,孙宝玉,王延风,何惠阳;微电子制造领域的磁悬浮精密定位平台的结构设计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3期 |
15 |
黄言态;李安渝;钱硕;;CDMA移动定位技术及基于WAP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5期 |
16 |
李运堂;许昌;李孝禄;;引线键合机中高加速度高精度定位平台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10期 |
17 |
杜富瑞;宋立昌;原英君;王军莉;方政;;三山岛金矿人机定位系统设计[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8 |
;CSR公司推出符合车载标准的信息娱乐与导航平台[J];电子与电脑;2010年11期 |
19 |
姚群峰;移动定位业务的市场前景及产业价值链[J];通讯世界;2004年Z1期 |
20 |
冯晓梅,张大卫,赵兴玉,杜伟涛;基于音圈电机的新型高速精密定位系统设计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