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相全桥的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设计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重,资源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发掘新能源,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能耗型负载的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因其具有轻便灵活、高效节能、易于安装、测试性能优良等诸多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直流电源产品的出厂检测和老化,它将直流电能逆变成交流电能并入电网,实现电能的回馈,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论文主要对系统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全桥的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的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分析了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比较现有的设计方案,给出本文的系统设计思路。系统拓扑主要由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两级构成,两级均采用单相全桥变换电路。由于硬开关开关损耗大,EMI(电磁干扰)较严重,不利于实现高频化,因此,DC/DC变换器选用一种原边带箝位二极管的移相全桥ZVS(零电压开关)控制方式实现。DC/AC变换器采用单极性SPWM调制方式,在传统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基本上,采用电网电压前馈与零电流跟踪控制技术结合的控制策略,使系统具有快速的瞬态响应和较高的稳定性。
然后,详细介绍了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的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含主拓扑参数的设计和器件选型、驱动电路、采样检测电路、保护电路、控制及显示电路等。控制系统采用TI公司的主流DSP芯片TMS320F28335作为控制核心,Altera公司的CPLD芯片EPM3604A作为辅助逻辑控制单元。因TMS320F28335具有强大的EPWM(增强型脉宽调制器)模块、ECAP(增强型捕获)模块以及高速浮点运算功能,给软件程序的编译带来了方便,可大大缩减开发周期。软件设计部分给出整个系统控制流程,重点介绍了移相PWM的数字实现、单极性SPWM调制技术以及数字锁相并网控制技术。
最后通过Matlab的Simulink模块进行建模仿真,并结合本文研制的3.5KW馈能式直流电子负载实验样机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了本课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即能较好的模拟真实负载,逆变侧输出电流近似正弦,能可靠并网,具有很小的i皆波含量,功率因数接近1.0,基本满足设计要求,系统可稳定、可靠运
|
|
|
|
1 |
;以AHK432构成的电子负载电路[J];仪表技术;2001年04期 |
2 |
崔莉
,刘志刚
,李宝昌;ZVZCS电子负载的实现[J];电子工程师;2002年11期 |
3 |
杨振吉,付永杰;电子负载的设计[J];计量技术;2003年05期 |
4 |
方乃军;几种电子负载校准方法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年10期 |
5 |
陆绮荣,李新;电子负载的研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6 |
沈宏;;如何检测直流电子负载[J];企业标准化;2008年11期 |
7 |
张汉屏;;自制电子负载仪[J];电子制作;2010年06期 |
8 |
杨凡,周永鹏,黄锦恩;一种基于80C196KC单片机的新型电子负载的设计[J];船电技术;2004年03期 |
9 |
范宏文;航天器地面供电及检测设备中的电子负载模块[J];电子质量;1998年09期 |
10 |
张永丽,熊蕊;基于均值反馈和同步锁相控制结合的电能反馈型电子负载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4年05期 |
11 |
田备,张正道;一种新颖的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2 |
崔莉,刘志刚,李宝昌;ZVZCS电子负载的实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年06期 |
13 |
谢鸣静;金舜;钟彦儒;;一种全速范围可调的异步电动机电子负载[J];变频器世界;2005年11期 |
14 |
张兢;陈渝光;;多功能电子负载在电子设备测试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2000年05期 |
15 |
李宝昌,刘志刚;电流滞环控制脉冲整流器在电子负载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1年05期 |
16 |
吴扬;欧阳普忠;孙颖;;直流电源分析仪在直流电子负载校准中的应用[J];宇航计测技术;2009年01期 |
17 |
宋亚明;;浅析现代电子负载系统方案设计[J];科技传播;2011年08期 |
18 |
刘杰;;直流电子负载在直流电源校准中的应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年10期 |
19 |
杨飞;韩建定;雷晓犇;;基于电能反馈的航空电子负载应用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2007年Z1期 |
20 |
于峰昌;张泰山;;电流滞环控制的三相能馈式电子负载的研究[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