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流体模化研究
【摘要】: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 CHF)是加热壁面温度飞升引起烧毁前所能承受的最大热流密度。CHF是锅炉、核反应堆等的热工水力工况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CHF可分为池沸腾CHF和流动沸腾CHF两种,本文的研究内容属于流动沸腾CHF的范畴。与池沸腾CHF不同的是,流动沸腾的CHF明显受到工质流动状态的影响,机理更为复杂。由于目前理论模型的局限,还无法用较精确的数学模型对CHF进行描述,实验是CHF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水作为工质进行CHF的实验研究,突出的缺点是由于水的高潜热和高的压力和温度,对实验系统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且实验花费巨大。运用CHF的流体模化技术,用实验压力、温度和气化潜热都低很多的制冷工质代替水进行CHF实验研究,不仅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而且便于使用各种先进的测试设备,对CHF现象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R134a的绿色环保品质,较低的实验压力、温度及气化潜热等,使其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流体模化工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模化工质R134a对水在目前锅炉水冷壁、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中常见的流道形式,包括竖直管、水平管及螺旋管中的流动沸腾CHF进行流体模化研究,以加深对现有CHF流体模化方法在上述不同类型流道中的适用效果的清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更高精度的适用于这些流道的基于R134a和水的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技术。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阐述了到目前为止比较成功的CHF流体模化模型:Ahmad模型、Katto模型、鲁钟琪模型和Stevens-Kirby模型的发展过程,对这些模型的求解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各模型需要满足的模化相似条件包括几何相似、水力相似、热力相似及流量相似进行了分析比较,进而详细阐述了运用这些模型进行流体模化分析的计算方法。对R134a和水之间的CHF流体模化物性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分别得出了Ahmad模型、Katto模型和鲁钟琪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模化因子和CHF模化因子,将计算结果制成了查询表,为有效利用现有的流动沸腾CHF数据对目前的流体模型进行模化效果评价,以及通过CHF模化实验对现有的流体模化方法进行模化效果验证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对目前的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方法进行检验评价时,获得准确的R134a管内流动沸腾CHF数据对于验证结果的有效性无疑具有关键的作用,因而在进行R134a的流动沸腾CHF实验时,确保CHF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的实验研究是在山东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的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实验台上进行的。在保证尽量小的温度、压力、质量流量、电流、电压等参数测量误差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比较精确的热平衡实验,利用纯液相水的加热循环来进行热损失的精确标定,避开了复杂且误差较高的两相流参数计算,保证实验获得的流动沸腾CHF数据更加可靠;利用Agilent3498数据采集系统配合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制定了判断CHF发生的控制程序,对CHF的发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记录。本文的实验研究获得了大量R134a在竖直圆管、水平圆管以及卧式螺旋管内的流动沸腾CHF数据,为对现有的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供了较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进行竖直圆管内流动沸腾的CHF流体模化研究,对竖直管内的CHF参数趋势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出了实验工况下竖直管内CHF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现有CHF流体模化方法对于竖直圆管内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效果的分析评价时,用来与本实验R134a的CHF数据进行模化对比分析的水的CHF数据,一部分直接来自现有水的CHF实验,另一部分由Bowring的经典CHF预测关联式计算得出。本文给出了满足CHF流体模化相似条件下沸腾数随各模型流量模化参数变化的趋势图,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比较成功的CHF流体模化方法基本上适用于竖直圆管内R134a与水之间的CHF流体模化。
进行水平圆管内的CHF流体模化研究,分析探讨了水平圆管内CHF的参数趋势,对Ahmad模型、Katto模型、鲁钟琪模型和Stevens-Kirby模型应用于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CHF的流体模化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价,分析探讨了质量流速、液气密度比、入口干度等参数的变化对各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在分析各模型流体模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水平圆管内的分层现象对CHF的影响,重点论述了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新方法的发展思路,新方法在Katto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水平圆管内流动沸腾分层现象的修正的弗雷德数,提出了CHF流体模化的新流量相似准则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新方法对实验参数范围内水平圆管流动沸腾CHF的模化精度在+25%左右。
同直管相比,以螺旋管为代表的曲线管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的优点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换热设备。分别运用Ahmad模型、Katto模型、鲁钟琪模型和Stevens-Kirby模型对卧式螺旋管内R134a与水的CHF数据进行流体模化分析,给出了不同CHF模化相似条件下R134a与水在“沸腾数—CHF流量模化参数”坐标下的数据对比,得出了不同参数范围内各模型对于卧式螺旋管CHF的流体模化计算偏差。分析发现卧式螺旋管CHF的流量模化因子受质量流量、压力及入口干度等参数的影响比较明显,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卧式螺旋管CHF流量模化因子的经验关联式,发展了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CHF的流体模化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化方法对实验参数范围内卧式螺旋管CHF的流体模化计算偏差在士20%以内。
总之,本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的流动沸腾CHF流体模化方法应用于竖直圆管、水平圆管和卧式螺旋管的CHF流体模化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发展了新的分别适用于水平圆管和卧式螺旋管流动沸腾CHF的流体模化方法,为采用低潜热工质深入进行流动沸腾的CHF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
|
|
|
1 |
刘中良;强化流动沸腾换热机理的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2 |
思勤,夏清,邱运仁;添加剂对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J];化工学报;1995年01期 |
3 |
刘均洪,叶林,柳和生,顾培韵,潘祖仁;高粘假塑性流体流动沸腾流型[J];化工学报;1995年01期 |
4 |
于志家,徐维勤,沈自求;垂直套管环隙内汽液固三相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2期 |
5 |
胡杭英,彭晓峰,王补宣;微槽结构和工质对槽内流动沸腾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3期 |
6 |
程立新,陈听宽,罗毓珊;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研究[J];化学工程;1999年04期 |
7 |
马虎根;制冷剂混合物水平微翅管内流动沸腾研究综述[J];制冷学报;2001年04期 |
8 |
姜明健,罗晓惠,孙晗;超小型流道制冷换热器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研究[J];制冷与空调;1997年02期 |
9 |
吕成道,李佛金,王汉强,程尚模;流动沸腾中加热面方向角对其换热影响的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0 |
程立新,陈听宽;煤油在内螺纹管中流动沸腾强化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00年01期 |
11 |
丁国忠;黄素逸;苏顺玉;舒水明;;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干涸点的实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2 |
童明伟,张洪济;F12在螺旋线圈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
13 |
张小力,蔡祖恢,李美玲;HFC-134a和CFC-12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实验比较[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14 |
吴云英,杨伟,葛根哈斯,吴蕾;垂直窄矩形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研究[J];化学工程;1996年04期 |
15 |
王补宣,胡杭英,彭晓峰;微槽内二元混合液体的流动沸腾[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
16 |
周杰,辛明道;流动沸腾中Chen模型抑制因子的确定[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17 |
周杰,辛明道;表面微结构对流动沸腾中核沸腾抑制因子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
18 |
杨伟,吴云英;矩形窄缝通道内两相湍流蒸发的传热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9 |
丁峰,钱颂文,岑汉钊,周兴求;低翅片螺纹管折流杆再沸器流动沸腾性能研究[J];制冷;1999年04期 |
20 |
孙淑凤,吴裕远;液氮在狭缝通道内受迫流动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