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的关系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事关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败。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目前全科医生队伍面临着人才短缺、人员留用困难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已有研究提示,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可能是造成目前全科医生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高全科医生素质,解决全科医生招募难、留用难问题,对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留职意愿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但探索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针对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留职意愿关系的研究更是存在空白。本研究从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角度切入,探索提高全科医生留职意愿的相关措施,对于改善全科医生素质,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留职意愿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及留职意愿三者间的关系,为稳定全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现场调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抽取山东省3个样本县的12个乡镇,并对其中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所用量表为JSS工作满意度量表、MBI-HSS职业倦怠量表及中文版留职意愿量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全科医生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以及留职意愿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在现场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Cronbach's a系数等对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留职意愿三个概念间的结构关系。数据分析主要通过SPSS 19.0和AMOS17.0统计软件实现。主要研究结果(1)全科医生队伍亟需完善:全科医生整体素质偏低,职称以中级为主,副高及以上者仅为2.88%;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者仅占21.76%。全科医生的编制和养老体系不完善,正式在编人员仅为35.61%;超过半数的全科医生没有养老保险。此外,全科医生还面临着收入水平较低、工作量较大的问题。(2)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较低,总体工作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高达81.40%的人员对总体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不满意”。同事关系、领导与工作性质维度的满意度水平较高,薪酬与工作流程维度较低。年龄、职称、文化程度、聘任方式、月均收入以及培训效果等因素影响着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水平。(3)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一般,职业倦怠检出率为43.22%,轻度倦怠者为19.00%,中度倦怠者为24.22%,无高度倦怠者。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倾向和成就感低落维度均处于轻度倦怠,三个维度的检出率分别为36.24%、20.35%和44.57%。文化程度、聘任方式、工作量以及培训效果等因素影响着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4)全科医生的留职意愿:全科医生的留职意愿水平一般,留职意愿平均得分为3.63±0.78分,处于中等水平。聘任方式、工作量、培训效果、情绪耗竭、成就感低落以及总体工作满意度是影响全科医生留职意愿水平的主要因素。(5)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与留职意愿的关系:全科医生的留职意愿、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密切,留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呈正向相关,与职业倦怠呈负向相关,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留职意愿,而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倦怠来影响留职意愿。结论及建议本研究发现,目前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水平较低,职业倦怠程度一般,留职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全科医生的职业倦怠对留职意愿具有负向的直接影响,而工作满意度不仅对留职意愿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还通过职业倦怠来影响留职意愿。工资水平、聘任方式和工作量等是影响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水平的主要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全科医生的工作满意度水平,降低职业倦怠程度,以提高其留职意愿。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科学核准劳动价值,改善工资待遇;(2)适时转变人才理念,完善聘任方式:(3)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降低工作强度;(4)逐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