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混合抗生素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理
【摘要】:微囊藻是水华蓝藻中最主要的优势群体,其细胞内合成并向水环境释放的微囊藻毒素(MCs)是已知蓝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物质之一。近年来,在微囊藻爆发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生素污染物排入自然水体,存在与微囊藻作用的可能。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的单独针对微囊藻的治理手段在应用于复杂水环境时经常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阐明水体中抗生素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效应和机制。由于多种抗生素通常在水体中同时出现,本研究以混合抗生素为研究对象。选定螺旋霉素(Spiramycin, SP)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 AM)为两种目标抗生素,研究二者混合条件下对微囊藻增殖、光合作用、产毒能力和藻毒素毒性的效应,以及微囊藻对混合抗生素的降解效应,并分析混合抗生素对微囊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混合抗生素干扰铜绿微囊藻的增殖,SP:AM=1:7时,2-15 μg/L浓度范围内微囊藻生长均受抑制;SP:AM=1:1时,低浓度(1-4μg/L)促进微囊藻生长,高浓度(5-10 μg/L)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微囊藻光合系统功能基因(psbA、 psaB和rbcL)表达量的变化及叶绿素a合成量的波动表明混合抗生素干扰铜绿微囊藻的光合作用。此外,混合抗生素引发铜绿微囊藻抗氧化系统的特异性响应,该响应与混合抗生素配比和藻细胞生长周期有关。SOD、CAT、POD活性应激性发生变化,应对活性氧的破坏。MDA含量的的升高及DNA损伤修复蛋白编码基因recA表达量的上调,表明混合抗生素对铜绿微囊藻造成氧化损伤。混合抗生素使铜绿微囊藻mcyB基因表达量上升,微囊藻产毒能力增加,同时促进了胞外MCs的释放,其中异构体MC-LR的释放比例最高达84.53%。通过发光细菌抑制试验,得到MCs与SP、AM单一混合或同时混合时,均表现为协同作用,表明混合抗生素污染物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MCs的毒性。研究中发现混合抗生素使铜绿微囊藻GST活性上升并参与了铜绿微囊藻对SP和AM的降解,SP和AM的降解率分别为12.3%-12.5%和30.5%-31%,且降解率受混合抗生素浓度和配比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抗生素的存在会加剧铜绿微囊藻的污染和增强藻毒素的毒性。在控制铜绿微囊藻污染的同时,应对共存的抗生素污染物予以考虑。
|
|
|
|
1 |
卜艳珍;李效宇;张榜军;;河南省某水库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毒性测定[J];水利渔业;2007年06期 |
2 |
林必桂;杨柳燕;肖琳;曾巾;;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
3 |
吴湘;杨肖娥;韩志萍;王趁义;叶金云;;铜绿微囊藻对漂浮栽培植物去除氮磷效应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6期 |
4 |
刘辉;吴同华;杨利平;周凤霞;曾清如;;铜绿微囊藻的分子研究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
5 |
全水清;丁佳波;侯延鹏;;铜绿微囊藻越冬与复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
6 |
王寿兵;许博;杨天翔;陈彦斌;樊正球;;九种中药植物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7 |
江林燕;江成;周伟;何义亮;;水体扰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的规律及原因[J];环境化学;2012年02期 |
8 |
连民,刘颖,俞顺章;氮、磷、铁、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
9 |
张民,史小丽,蒋丽娟,杨柳燕,高光,秦伯强;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5期 |
10 |
黄斌,余国忠,栗印环;沸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1 |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松花湖铜绿微囊藻无菌株的分离及其生长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12 |
金相灿,李兆春,郑朔方,杨苏文,胡小贞,储昭升;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S1期 |
13 |
杨柳燕,王勤,史小丽,蒋丽娟,肖琳,秦伯强;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4 |
欧明明,蔡伟民;铁限制对铜绿微囊藻光系统活性变化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5年06期 |
15 |
郑朔方,杨苏文,金相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营养动力学[J];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
16 |
肖琳,杨柳燕,蒋丽娟,邹迪,图雅;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7 |
李志伟;崔力拓;齐凤生;邢光敏;;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年01期 |
18 |
袁丽娜;宋炜;肖琳;王勤;杨柳燕;蒋丽娟;;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
19 |
吴和岩;苏瑾;施玮;;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
20 |
裴海燕;胡文容;曲音波;李小彩;;红球菌对铜绿微囊藻的裂解动力学[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