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变换的PCA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个人身份鉴别系统,由于使用了人体本身所固
有的生物特征,是与传统方法完全不同的崭新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靠性
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开始进入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迎接时代
的挑战。
日常生活中,人们识别周围的人用的最多的生物特征是人脸,人脸是人类视
觉中最为普遍的模式,人脸所反映的视觉信息在人与人的交流、交往中有着重要
的作用和意义。因而人脸识别是一种最容易被接受的身份鉴定方法,成为最有潜
力的身份验证手段之一。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方法,然后提出了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脸人脸识别方法。特征脸人脸识别方法是M.Turk和
A.Pentland提出的,直到现在,它仍是最流行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具有简单
有效的特点,但它对输入的人脸图像的归一化要求较高,其性能容易受到光照和
姿态变化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首先采用改进的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对人脸图像进
行预处理,消除了光照强度差异的影响;然后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人脸图像的
相对稳定的低频子带,模糊了人脸表情和姿势的影响,并同时达到了对图像向量
降维的效果;进而用主元分析法(PCA)提取特征分量并进行识别。主元分析法根据
人脸图像整体的灰度相关性来提取特征向量,所提取出的特征向量保留了原图像
空间中的主要分类信息,并能在均方误差最小的意义上重建原图像。本算法与传
统的PCA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所提取的特征更加反映了人脸之间
的差异,提高了识别率和抗噪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是准确有
效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P391.41
|
|
|
|
1 |
殷镇良,韩学东,舒鑫,陈坚;一种特定条件下的人脸识别系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2 |
陈刚,戚飞虎;实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本征脸法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
3 |
杨健,杨静宇;具有统计不相关性的图像投影鉴别分析及人脸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年03期 |
4 |
焦峰,山世光,崔国勤,高文,李锦涛;基于局部特征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1期 |
5 |
付瑶,刘志镜,谷明坡;基于小波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2年06期 |
6 |
梁路宏
,艾海舟
,徐光祐
,张钹;人脸检测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2002年05期 |
7 |
彭辉,张长水,荣钢,边肇祺;基于K-L变换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8 |
孙大瑞,李力杰,吴乐南;人脸识别中优化特征空间方法的研究[J];信号处理;2001年06期 |
9 |
杨奕若,王煦法,杨未来;人脸全局特征识别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7年11期 |
10 |
荆晓远,郭跃飞,杨静宇;基于奇异值特征的图像预处理及人脸识别[J];信息与控制;1999年02期 |
|
|
|
|
|
1 |
杨奕若,王煦法;利用主元分析与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J];电子技术应用;1998年03期 |
2 |
胡胜发,阎平凡;人工神经元群的逐层学习[J];电子学报;1992年10期 |
3 |
周杰,卢春雨,张长水,李衍达;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综述[J];电子学报;2000年04期 |
4 |
邢昕,汪孔桥,沈兰荪;基于器官跟踪的人脸实时跟踪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
5 |
梁路宏,艾海舟,徐光佑,张钹;基于模板匹配与人工神经网确认的人脸检测[J];电子学报;2001年06期 |
6 |
杨健,杨静宇,金忠;最优鉴别特征的抽取及图像识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11期 |
7 |
刘明宝,姚鸿勋,高文;彩色图像的实时人脸跟踪方法[J];计算机学报;1998年06期 |
8 |
卢春雨,张长水,闻芳,阎平凡;基于区域特征的快速人脸检测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9 |
山世光,高文,陈熙霖;基于纹理分布和变形模板的面部特征提取[J];软件学报;2001年04期 |
10 |
赖剑煌,阮邦志,冯国灿;频谱脸: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Fourier变换的人像识别新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