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糖尿病中的研究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具WHO估计,1998年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为4%,即:全球有一亿四千万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有三亿,增加的患者主要在亚洲。中国的流行病调查显示,从1981年到1996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从0.61%增长到3.36%,目前有约4000万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将有5000万以上。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的,严重的并发症,约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此并发症。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failure,ESRF)的病因中,DN占首位,为36.39%,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的费用超过156亿美元。尽管所有的糖尿病肾病最终都会发展成ESRF,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却存在明显的个体及种族差异,因此,某种遗传因素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有关。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简单的自由基使分子,在神经传导、免疫应答、血管扩张和血小板功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肾脏方面,有很多作用,如,调节肾小球微循环、肾脏钠和肾素的分泌等,这些作用均和体循环及肾循环血压有关。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左精氨酸转化成NO。人类共有三种NOS:内皮—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eur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和nNOS的催化作用很短暂,且NO的产量较低(纳摩尔);相反,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催化作用较长,NO的产量较大(微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587.1
|
|
|
|
1 |
陆菊明;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肾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年03期 |
2 |
徐济良,何敏,钱东生,顾锦华;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与内皮素相关[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年04期 |
3 |
李慧丽,黄定九,张学军,赵倩,万锕俊;胰岛素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实验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
4 |
黄敬泽,王健,张闿珍,王依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年03期 |
|
|
|
|
|
1 |
叶勇;吕德超;汪迎作;;自发性结肠破裂15例临床诊治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2 |
朱月;;胰岛素的生理生化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3 |
鲁豫,鲁平,袁建军,郭慧丽;Ⅱ型糖尿病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糖关系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年07期 |
4 |
梁玉金;何广元;彭明;梁有娣;;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程度与hs-CRP、D-D与TC的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20期 |
5 |
闫振成,贾昆霞,张建国,黄庆愿,朱妙珍,丁涵露;高糖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细胞膜流动性影响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
6 |
鲁平,文世林,鲁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临床医学;2004年10期 |
7 |
康杰,卓孝福,张婉春;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和vWF水平的变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8 |
胡若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年06期 |
9 |
李亚蓉;赵湜;王红祥;王中京;;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1年08期 |
10 |
姜文敏;唐罗生;;TN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
|
|
|
|
|
1 |
周继红,朱佩芳,刘怀林,刘大维,邹用志,杨自力;大鼠烧冲复合伤后PAM和PMN呼吸爆发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2 |
刘世坤,陈修,周敏,匿家碌;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胸主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1期 |
3 |
钱东生,朱毅芳,何敏,罗琳,邵政一,1鄂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实验研究[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4 |
吕肖锋,徐保真,郑纪红,张家钰;Ⅱ 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改变[J];高血压杂志;1997年02期 |
5 |
周敏,钟惠菊,吴晓英,刘世坤,张冬梅;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超微结构和功能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年02期 |
6 |
郭志新,许笑梅;血浆内皮素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年06期 |
7 |
杨映波,王正国,朱佩芳;肿瘤坏死因子对培养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循环内皮细胞形成机制初探[J];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06期 |
|
|
|
|
|
1 |
王晓东,潘长玉,田慧,姚和斌;腹蛇抗栓酶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年04期 |
2 |
王敏,王延华;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学研究(电镜观察)[J];眼科研究;1991年02期 |
3 |
陈惠萍,黎磊石,杨俊伟,王建平;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形态改变的影响及定量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4年06期 |
4 |
徐一甄,方京冲,沈稚舟,朱禧星;一氧化氮与糖尿病大鼠心脏病变的关系[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5期 |
5 |
周敏,钟惠菊,吴小英,张冬梅;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期 |
6 |
高凌;;极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年06期 |
7 |
刘沈林,余江毅,滕士超;维糖平对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干预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5年04期 |
8 |
李亚娜,霍东霞,钱庆文,王红英;口服型胰岛素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
9 |
孙娜;黄志真;梁凤霞;王华;;“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04期 |
10 |
焦晶晶;张英;;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