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消毒工艺优化与安全控制
【摘要】:根据南方微污染源水的特点,研究了二氧化氯、氯混合液及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微污染源水时,二氧化氯衰减情况及亚氯酸盐的生成情况,并对二氧化氯、氯和亚氯酸盐的消毒能力进行试验研究,从而确定出厂水剩余消毒剂指标及消毒剂的投加量,在提高饮用水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
通过静态试验可得出,无论是二氧化氯、氯混合消毒剂,还是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和氯的消耗主要发生于和水样接触的初期,当与水中易于反应的物质反应完全后,消毒剂的衰减速率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投加二氧化氯、氯混合消毒剂的试样中,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投加二氧化氯消毒剂的试样中,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48.0%~70.0%,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液处理微污染源水时亚氯酸盐生成量较低。
氯酸盐加盐酸法发生的消毒剂是以二氧化氯和氯为主体,同时含有少量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混合液。在此混合液中,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很弱,对细菌和大肠杆菌没有灭活或抑制作用。二氧化氯虽然比氯的氧化性强很多,但是在对细菌和大肠杆菌的灭活和抑制作用上,同等投加量情况下,二氧化氯效果仅比氯略好。因此,出厂水剩余消毒剂指标可用出厂水中残余二氧化氯与氯的质量和来表示。
对采用预氧化工艺,且构筑物运行工况较好,管网中生物活性低的水厂,出厂水消毒剂残余量控制在0.3mg/L以上,消毒剂的投加量为0.50mg/L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未采用预氧化工艺,且源水水质较差时,出厂水消毒剂残余量控制在0.4mg/L以上,消毒剂的投加量在1.0mg/L以上。但是当投加量超过0.5mg/L以上时,亚氯酸盐的生成量有可能达到0.2mg/L,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亚氯酸盐含量不得高于0.2mg/L。此时,则应考虑增加亚氯酸盐的去除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U991.2
|
|
|
|
1 |
王丽,黄君礼,李百祥;水中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的一般毒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8期 |
2 |
尤作亮,张金松;二氧化氯消毒的控制标准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2期 |
3 |
黄晓平,钟笑颜;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余氯"控制实践[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4期 |
4 |
徐洪福,赵洪宾,张金松,尤作亮,任月明,王宇锋;输配水系统中水体余氯的衰减规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8期 |
5 |
黄君礼,王丽,任南琪,马放,鞠林;二氧化氯对水中细菌的灭菌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3期 |
6 |
阮复昌,莫炳禄,公国庆,卢燕玲,张民权;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简易制备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3期 |
7 |
唐朝春,杨卫权;粒状活性炭去除二氧化氯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8 |
黄君礼,崔崇威;二氧化氯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9 |
赵振业,黄君礼,邓丽;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无机副产物[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10 |
赵振业,黄君礼,邓丽;二氧化氯在水氧化消毒中安全性评价[J];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1999年09期 |
|
|
|
|
|
1 |
吴垠,马悦新,祝国芹,桂远明;二氧化氯改善养殖水环境效果的研究[J];水产科学;1998年04期 |
2 |
黄彪,张运华,吴新华,赖寿永,余深梁;除臭杀菌用稳定态ClO_2长效剂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3 |
朱英存,黄君礼,沈耀良,魏庆宇;膜分离紫外连续测定水样中的二氧化氯[J];分析试验室;2001年02期 |
4 |
温和瑞,余建平;二氧化氯的制备与应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5 |
黄君礼,王丽,任南琪,马放,鞠林;二氧化氯对水中细菌的灭菌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3期 |
6 |
阮复昌,莫炳禄,公国庆,卢燕玲,张民权;稳定性二氧化氯的简易制备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1996年03期 |
7 |
王永仪;二氧化氯用作冷却水系统杀生剂[J];工业水处理;1990年06期 |
8 |
王永仪,李娜;二氧化氯杀菌杀藻效果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1994年06期 |
9 |
谢慧芳,贺启环,包训祥;非水溶液法制备稳定性二氧化氯新工艺[J];工业水处理;1997年03期 |
10 |
闭武勤,邹爱鑫,徐旺生;二氧化氯的性能、应用及生产新技术[J];湖北化工;1998年06期 |
|
|
|
|
|
1 |
纪琼驰;黄志明;;消毒剂二氧化氯的研究进展[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1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
2 |
郑再就;;二氧化氯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A];饮水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3 |
李琼芳;莫海洪;;应用比较三种饮用水消毒剂[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
4 |
宋红安;刘煌;;二氧化氯大有作为[A];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5 |
王奎涛;康志娟;赵海栋;吴海霞;鲁楠;张炳烛;;二氧化氯泡腾片活化性能的研究[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6 |
李伟革;方晖;解飞;;二氧化氯在生产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7 |
候宏卫;贺启环;;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其相关反应[A];全国制浆造纸行业国产二氧化氯装备及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推介会论文集[C];2011年 |
8 |
刘春霞;张保国;;二氧化氯与氯气在消毒方面的应用比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
9 |
吴予奇;孙亚平;吴明松;黄君礼;;二氧化氯在卫生防疫上的应用[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贺启环;冀周英;索娜;;二氧化氯固体制剂的开发研究进展[A];全国化工标准物质委员会二氧化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