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钉导向器置钉法相关解剖学研究和置钉准确性研究
【摘要】:背景资料 目前重建颈椎稳定性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颈椎后路钢丝和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等。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系统是颈椎后路内固定手术中最常应用的内固定技术,但是当患者患有骨质疏松或需要多节段固定时,侧块钢板有失败的可能。单纯应用颈椎前路钢板不能满足颈椎三柱损伤稳定性重建的生物力学需要。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近十几年刚出现的新技术。1991年,日本学者Panjabi等人首次报道人类颈椎椎弓根三维解剖形态学研究,证实人类颈椎椎弓根能够接受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994年,同本学者Kotani等人对包括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内的各种颈椎内固定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他们发现,颈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与颈椎前路钢板加后路钢丝的生物力学性能相同。Jones对椎弓根钉和侧块螺钉的拔出力进行测试,结果证明椎弓根钉拔出力为677N,侧块钉拔出力为355N。显示出颈椎椎弓根螺钉比侧块螺钉把持力更强。上述作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力学性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优于后路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和前路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证实了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上的优越性。首先将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的是日本学者Abumi和瑞士学者Jeanneret。1994年,他们相继报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后,Abumi将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的适应证扩大到如肿瘤、退行性不稳、类风湿性关节不稳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