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大肠进行分区并对各区肠壁厚度进行测量,旨在观察正常大肠的解剖结构,测量并制定各区肠壁厚度的正常值。
材料与方法:对50例正常成年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并对其中的28例进行双期强化扫描,观察大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并按大肠的解剖分区法对各被检者大肠的进行分区,应用光标分别测量各区肠壁厚度,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大肠各区的肠壁厚度进行分析,计算大肠各区正常厚度区间,并应用两两比较法对各区肠壁厚度进行比较,观察其有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50例被检者大肠的MS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重建的VR及SSD重建图像均可清晰的显示带、袋、垂及结肠皱襞等正常结构,其中行强化扫描的28例患者的动脉期轴位强化图像可清晰地显示大肠壁的结构,应用重建图像均能比较准确地对大肠进行分区,测量并计算出各被检者各区肠壁厚度的正常值。盲肠:3.15±0.22 mm,升结肠和横结肠1.33±0.16 mm,降结肠和乙状结肠为1.36±0.18 mm,直肠区为3.38±0.28 mm。
结论:多层螺旋CT不但能够清晰地显示大肠的正常解剖结构,动脉期强化扫描图像可以观察肠壁的解剖结构,同时其后处理重建图像亦可比较准确地对大肠进行分区,测量并计算出正常人不同区域肠壁厚度的正常值。
|
|
|
|
1 |
;验血可诊断结肠癌是否复发或已扩散[J];临床医学;1979年02期 |
2 |
王恭宪;汪守中;黄祥龙;王德昭;;结肠低张双重造影诊断结肠癌和癌前病变(腺瘤)价值[J];肿瘤学杂志;1980年04期 |
3 |
赵晓梅;阳光和维生素D减少患结肠癌的机会吗?[J];国际肿瘤学杂志;1981年03期 |
4 |
黄惠赐;黄仕礼;;粪块引起破裂性结肠穿孔一例[J];广西医学;1982年03期 |
5 |
钱岳年;;结肠癌和直肠癌[J];人民军医;1985年11期 |
6 |
黄辉凡;黄传福;;GF-I型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结肠癌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1986年02期 |
7 |
徐美舜;;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的单克隆抗体F(ab′)_2片段检出转移性结肠癌[J];肿瘤学杂志;1986年01期 |
8 |
刘继联;宋玉民;马玉峰;兰琦;;小结肠癌及微小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3年03期 |
9 |
李桂武;姜颖;;参附红娘汤治愈结肠癌一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4期 |
10 |
沈新南,陆瑞芳,莫善竞;人发中8种元素含量与结肠癌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年05期 |
11 |
杨桂海,杨合田,张维国;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2 |
许东坡,林永堃,叶建新;结肠癌淋巴结的清扫范围和方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3 |
杨家翔;应用高频经腹超声观察结肠癌的声像图特征[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5年04期 |
14 |
陈丽芬;结肠癌致梗阻32例的外科治疗[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15 |
何士麒,王振昌,焦玉宝;31例结肠癌X线征象分析[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16 |
程玉梅,刘汉梅;结肠癌4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1997年10期 |
17 |
王厚义,王孝忠,颜井坤;结肠癌108例手术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1997年12期 |
18 |
夏涛;结肠癌并存阑尾炎5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1998年04期 |
19 |
邢承忠,徐惠绵,单吉贤,王舒宝,刘立荣;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意义(附12例报告)[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9年02期 |
20 |
牟永华,祁生俊,牟一平;结肠癌并存急性阑尾炎10例报告[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