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TC对LPS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和角膜炎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研究背景:细菌性角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引起角膜溃疡、穿孔及瘢痕形成,严重影响视功能。炎症性角膜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是致炎因素促使角膜组织分泌细胞因子增多及粘附分子表达增强。研究表明,角膜炎时角膜组织表达多种与角膜的病理损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受特定转录因子的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网络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下游多种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IL-6等)的转录,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细胞的增生、转化和凋亡等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靶向抑制NF-κB活化可望减轻炎症反应。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部分,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的主要活性成分。LPS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途径,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引起细胞损伤和凋亡,导致炎症反应。角膜基质细胞可以通过识别LPS,诱导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浸润到角膜组织,在角膜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中,①原代培养人角膜基质细胞(HCFs),用绿脓杆菌LPS刺激HCF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CFs培养上清中炎性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HCFs NF-κB的活化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Fs IL-6、IL-8基因的表达;②建立绿脓杆菌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角膜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原位检测角膜组织NF-κBp65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角膜组织IL-6、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角膜组织NF-κBp65核转位情况及Occludin的蛋白表达;③以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作为干预因素,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