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政治团体与政治文明发展

林青  
【摘要】:本文把政治文明看作是一个由政治主体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系统,围绕着中国政治团体与政治文明发展的关系问题,主要采用了实证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政治团体在中国政治文明中的性质、地位和功能,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视野下中国政治团体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论文的逻辑结构是:开始是导论部分,提出问题,分析研究意义,梳理核心概念,确立研究方法、研究的基本问题和论文框架结构。第一部分,论述中国政治团体在中国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功能。包括三章:第一章,政治团体与政治意识文明。从确立政治意识文明理论入手,分析了政治群体意识文明状况,指出了政治团体的价值导向功能和其实现途径——政治社会化,具体论述了政治团体在培育所代表群体的政治意识文明方面的所作所为。第二章,政治团体与政治制度文明。从确立政治制度文明理论入手,阐述了政治团体在中国政治制度文明建立和建设中的作用。第三章,政治团体与政治行为文明。从确立政治行为文明理论入手,分析了政治团体组织动员所代表的群体以个体的身份和以团体的身份进行政治参与的情况,指出政治团体通过多种途径有序地参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实践。第二部分,分析中国政治文明发展中的政治团体改革与发展。包括三章:第四章,分析了政治团体内部存在着“民主”与“集中”的张力,指出政治团体只有加强内部民主建设才能增强自身活力,提出了政治团体内部民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第五章,论述了政治团体社会化工作运行机制遇到的挑战及改革与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政治团体社会化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的对策。第六章,论述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政治团体与党—国家关系的相适性,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政治团体与党—国家关系的矛盾性,指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求政治团体在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前提下,必须树立团体的自觉意识和独立意识。最后部分得出结论,展望未来。指出政治团体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促进了民主政治、尤其是参与式民主和协商式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指出了我国政治团体为适应并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改革与发展取向以及改革的重点内容;展望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从政府主导型到社会自主型的转变过程中,政治团体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将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也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抒望;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抒望;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莫宏伟;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4 周新杰;试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5 关登伏;简论政治文明重在建设[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玉芬 ,韦玉琨,刘荆芬;浅谈政治文明[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7 李抒望;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8 朱少雄;;论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的两种形式[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年03期
9 田广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党政干部学刊;2002年12期
10 李仁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重在加强制度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1 王庸金;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2 汤水清;论江泽民政治思想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3 赵凤荣;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4 韦玖灵;试论政治文明的实质及对行政权力的制约[J];学术论坛;2004年06期
15 张武扬;制度建设是推进政治文明的关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6 李抒望;中国特色政治文明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17 殷增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J];长江论坛;2003年01期
18 傅德汛;略论努力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J];桂海论丛;2003年03期
19 杨卓华;发展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0 韩狄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政治文明的贡献[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智;;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文明的关系研究——基于文献的研究[A];“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21世纪初政党发展与变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建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孙力;;社会稳定:政治文明内在机制的考察[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胡伟;;政治文明:意义、范畴和本质——兼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韩金强;;浅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世义;;政治文明与党内民主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立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浅见[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8 孙晓东;;经济全球化语境中的政治文明发展刍议[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赵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向选择[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10 马念珍;;试析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的宪政实践[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青;中国政治团体与政治文明发展[D];山东大学;2006年
2 赵新;当代中国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向民;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D];复旦大学;2005年
4 盛海英;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祝庭显;民本与民主交织下的新中国法治之路[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默海;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占国;政治文明语境下权力制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晓飞;中国乡镇体制变迁的历史考察与思考(1949-2008)[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亚男;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与政治文明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伍牧原;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发展[D];新疆大学;2004年
3 王恩;党外人士参政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支点管窥[D];中南大学;2005年
5 杨广伟;论制度文明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春英;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法治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郑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解惠芳;政治民主的学理探源与现实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郝菲菲;政治理性的学理分析与现实思考[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莎;论民主政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协商新报;2005年
2 记者 孙伟华;人大要在发展民主政治中肩负重大使命[N];大庆日报;2007年
3 孟文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吉林日报;2007年
4 市委党校 周幸;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N];平顶山日报;2008年
5 赵波;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N];大理日报(汉);2005年
6 本报记者  祝晓风;孔令栋:以品牌创优势,走差异化道路[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上海交通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执笔:胡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文汇报;2000年
8 吴建民;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本报记者;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N];济宁日报;2005年
10 检察官 苗勇;民主政治是一种程序政治[N];检察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